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微信兴起“农业家政”农民网上接单打零工


图文:微信兴起“农业家政”农民网上接单打零工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讯 (记者文凯 通讯员陈祥楚)“专业社明天接菌种,急需用工8名,有意者速回信。”3月29日,巴东县金果坪乡塘坊坪村战友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田恒勇把招工信息通过微信发出后,本村向宏春马上就回应:“田总,我来组织8个老乡承担此任务。”接着双方就家政工的性别结构,工种,劳动报酬通过微信敲定。第二天一早,向宏春按照要求带领其他7名家政工按时到达,6名女性负责接种,一名男性负责凿眼,一名男性负责搬运,下午5时,就保质保量完成了10000筒菌种的接种任务,每人领取了100元的报酬。
    这样的场景在当地越来越常见:在巴东县金果坪乡大房坪雨露农业专业合作社里,以田叶翠牵头的 “农业家政工”正在田间管理贝母;金坪村毛家墩茶叶苗圃里,上百名“农业家政工”正在移栽培养优质茶苗;长冲军哥绿色蔬菜合作社里 “农业家政工”正在起垄栽种甜玉米;龙王河白柚专业合作社里,农业家政工正在移栽刚运来的白柚……
    现在,在金果坪乡,只要种养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微信一发、电话一打,他们就自带劳动工具相邀到一起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根据劳动强度,每人每天收取60至100元不等的报酬。
农村劳力稀缺 农民上网“赚外快”
    地处清江库区的巴东县金果坪乡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万人,以妇女、老人为主的“留守户”约占全乡总户数的35%,劳力“稀缺”的矛盾日渐显现。不仅如此,有些农民还时常因缺少技术、缺乏信息而苦恼。近年来,不少乡贤返乡创办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劳力稀缺更为突出。
    “以前合作社缺技术,少劳力,吃了不少闷亏。”龙王河白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龙峰回忆产业发展中的“遭遇”时,至今还心有余悸。2013年,为提高白柚的品质,他在网上订购了上万个纸袋,原计划把社里千亩白柚,全部套袋,结果由于招不到懂套袋技术的工人,当年只套袋3000余个,套袋的白柚比不套袋的每斤贵2元还抢手,没套袋的因虫害无卖相,送给人都不要。
    “电话一打,微信一发,‘农业家政’服务队就来啦。不但技术过硬,而且守时保质量。”对于兴起“农业家政”的上门服务,湖北沙岭茶叶公司老板覃新华深有同感,去冬,公司要改造2500亩老茶园,沿江发展1000亩黄金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覃新华急得直跺脚,他的妻子在一旁提醒道:“你要不在微信上发布一下招工信息,说不定就有人来了。”覃新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把招工信息通过微信发出去后,大房坪、江家村、沙岭、连天四只家政服务队接了单,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完成了冬管修剪和新栽任务。
光纤进村入户 沟通更顺畅
    “过去找个工,在手机信号不通的地方,请人四处找,往往一个晚上找不到几个人。如果有事耽误,失误事不少。”讲起手机信号差,覆盖面窄误事的话头,地处边缘的长冲军哥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刘孝军就一脸苦水。前些年,他就吃了信息不通的亏,他在家乡发展了50多亩蔬菜,成熟时,他从外地签订合同并请个车回来拉,上车电话说好第二天下午装车,谁知,车子出故障摆在路上,打电话,屋里信号不好,听不清楚,还是招工照常把菜摘了。由于车子误点,白白甩了一车,还搭进一千元的车费和几百元的工钱。
    自从去年该乡启动光纤进村入户后,村民普遍用上了智能机,慢慢玩转了微信,“农业家政工”也纷纷加入当地的专业合作社的公众微信号,时刻注意专业合作社的招工信息,专业合作社也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企业招工信息和生产进展。
有需求有商机催生“农业家政队”
随着网络沟通渠道的建立,农村服务市场的需求被发掘。一些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机手看中了其中的商机,纷纷组建“农业家政”服务队。当地政府对组建的“农业家政”也因势利导进行引导,利用阳光、雨露计划进行套餐式培训,农业家政人员点菜,培训部门按需下厨,根据爱好、特长“烹小鲜”,立足于本乡茶叶、柑橘、白柚、核桃、药材等主打产业,采取钟点工、季节工,用按劳计酬的方式,开展修剪嫁接、技术管理、中耕除草、市场信息、沼气后续管理等各种技术培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移栽 茶园 甜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