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仙桃立志打造“中国富硒农都”


仙桃立志打造“中国富硒农都”——访仙桃市人民政府市长周文霞    农村新报讯 硒,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和 “心脏守护神”之称。湖北是富硒省份,恩施等地久负“硒”名。而如今,在仙桃也发现了大面积连片天然富硒土壤。
    春节前夕,仙桃市在汉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要建设“富硒农都”,记者就此专访了仙桃市长周文霞。
    农村新报:仙桃的大面积富硒土壤是如何发现的?有何特质?
    周文霞:早在2012年,省地质调查院便发现了仙桃存在富硒土壤。2014~2015年,省地质调查院实施了湖北省“金土地”工程——仙桃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
    根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仙桃市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分布均匀、集中连片,利于集约式开放。目前已经详细圈出富硒土壤面积25.95万亩。仙桃市富硒土壤以中偏高硒分布为主,能长期利用。仙桃的富硒土壤母质为广为分布的第四纪冲湖积物和湖沼沉积物,反映富硒耕种区有丰富的就近供给,是能长期利用的理想之地。仙桃富硒土壤基本为碱性土,能够钝化镉、铅等有害元素,使其不易被农作物吸收,有利于富硒产品开发。
    总的来说,仙桃产出的富硒农产品分布集中、品质优良、安全性好。
    农村新报:建设中国富硒农都,仙桃有哪些优势和基础?
    周文霞:仙桃市委、市政府对定位中国富硒农都,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优势。
    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仙桃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土地肥沃,一马平川,素有“沔阳熟、天下足”的美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鱼蛋商品生产基地。同时,仙桃硒资源丰富,具有分布广、含量高、质量好、品种多的诸多优势,是天然的富硒聚集区和优良的富硒开发区,具备打造中国生态富硒农都的先决条件。
    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多年来,仙桃已建成90万亩优质水稻、60万亩名特水产、40万亩绿色蔬菜、1000万只生态家禽和120万头优质生猪等五大特色产业板块,培育规模种养大户6400个、家庭农场160家、合作组织1100个,形成了主体引领、规模经营、技术集成、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格局。
    强大的转化增值能力。近年来,仙桃紧紧围绕打造千亿农产品加工大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5家,集聚中粮、加多宝、旺旺、真巧等“国字号”品牌企业33家,基本形成每个特色产业都有一批大龙头支撑带动的发展格局,农产品加工产值每年净增100亿元,五年实现翻两番,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县市第一,带动全市90%的水稻棉花、80%的家禽蛋品、60%的水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成为全市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丰的第一支柱产业。
    农村新报:仙桃市委、市政府对建设中国富硒农都有哪些政策支撑?
    周文霞:仙桃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富硒农都建设的意见》,真金白银提出20条支持政策,主要在四个方面予以全力扶持。
    实行项目倾斜。整合国土、农业、水利等涉农项目,主要用于特色富硒产业基地建设,每年整合项目资金不少于2亿元。
    成立专项基金。市政府每年整合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设立富硒农产品开发专项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技术研究、产品试验和推广,富硒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检验检测费用补贴,特色富硒产业基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以奖代补等。
    搭建科研平台。组建市富硒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研究院;组建市富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力争建成立足江汉平原、辐射中部地区的省级富硒产品检验检测平台;由市富硒办牵头,引导富硒产业研究机构与富硒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组建开放合作的富硒产业联盟。
    品牌创建奖补。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的,给予相应以奖代补。
    农村新报:仙桃市将如何发展富硒农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农产品加工 转化 检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