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书写农村交通发展新篇章——沙洋县推进“村村通客车”工作侧记 农村新报讯 图为:错车台保畅通,警示桩保安全
图为:车亭提供良好候车环境
图为:危桥加固使行车安全有保障
图为:招呼站使村民乘车更方便
2015年,沙洋县把“村村通客车”工作当作“一号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并将该项工作作为推动全县“创新转型、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按照“先畅路、后通车”工作思路,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全员上阵,合力攻坚,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抓出了实效,抓出了亮点,实现了100%全县行政村通客车,书写了沙洋农村交通发展的新篇章。
出良策 办好实事惠民心
“百姓出行无小事,‘村村通客车’是惠民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我们务必抓紧、抓实、抓好。”县委书记揭建平在全县“三万”活动工作会上强调。
沙洋县李市镇刘巷村有677户人家,2600多口人。
过去不通路、不通车,一些发生在村里的不幸事,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
“村民阮培珍怄气,想不开喝了农药,要送医院,当时村里不通路、不通车,大家只好用板车往镇上拉,又因道路不好走,耽误了时间,走到半路,人已没有了生命迹象......路不通,村里生产的农产品也卖得比通路的村要低,如棉花每斤总要低3毛钱。”
说起往事,村支书董家荣心里至今依然隐隐作痛。
刘巷村离镇上4公里,离县城20公里,过去不通车,去趟县城很不方便,骑摩托车要40分钟,骑自行车要1个多小时,就连去趟镇上也感到很不方便,村民们出趟门,那才叫难!
年初,“村村通客车”序幕刚一拉开,沙洋县委、县政府首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出良策,对“村村通客车”工作进行部署,成立“村村通客车”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落实财政资金,以保障“村村通客车”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出台了《沙洋县第五轮“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实施方案》,对“村村通客车”建设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经费投入等作出全面具体安排,全县各部门积极行动,合力推进“村村通客车”。
“‘村村通客车’,交通要先行,打通断头路,修好坑洼路,把车开进村,确保百姓出行不再难。”沙洋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吴传斌对交通运输部门 “村村通客车”工作迅速作出全面安排。
县交通运输局会同县“三万”办等相关部门,定期对“村村通客车”硬件设施建设进行专项督办;编制1000余本“村村通客车”工作手册,印发给工作组成员学习宣讲,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到“村村通客车”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为确保“村村通客车”工作顺利开展,多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该县采取财政奖补、项目整合、驻村帮扶、个人捐资和群众投入的办法,加大“村村通客车”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目前,全县46个未通客车的行政村已全部通了客车”,行政村通客车率由81.6%提高到100%。
保畅通 建设“四好农村路”
“现在,路修得宽敞、平整,走路、开车都很安全。今年‘村村通客车’工程实施后,客车也开到了村门口,一天有4趟车进村,村民们去镇上2元、去县城5元,安全、便宜,办事、走亲访友方便得很!”谈起如今出行,董家荣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董家荣介绍,村里有3800多亩耕地,主要生产粮食、油菜、棉花,过去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路通、车通后,随着信息畅通、运输方便,人均年收入比5年前多了2000元。
“路一通,周边天门的地瓜、潜江的西瓜也都运到村里来卖;车一通,人也走动了,经济也搞活了,百姓也高兴了,真是皆大欢喜啊!”董家荣笑着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该村每家门前有一块四、五分地,种着葱、蒜、白菜等蔬菜。
二组村民邹道凯说,他家门前地里种的菜,通过通村客车带到镇上、县城卖,一年下来,也有个3000多元的收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12-03/19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