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书写农村交通发展新篇章——沙洋县推进“村村通客车”工作侧记 农村新报讯 图为:错车台保畅通,警示桩保安全 图为:车亭提供良好候车环境 图为:危桥加固使行车安全有保障 图为:招呼站使村民乘车更方便
2015年,沙洋县把“村村通客车”工作当作“一号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并将该项工作作为推动全县“创新转型、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按照“先畅路、后通车”工作思路,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全员上阵,合力攻坚,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抓出了实效,抓出了亮点,实现了100%全县行政村通客车,书写了沙洋农村交通发展的新篇章。
出良策 办好实事惠民心
“百姓出行无小事,‘村村通客车’是惠民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我们务必抓紧、抓实、抓好。”县委书记揭建平在全县“三万”活动工作会上强调。 沙洋县李市镇刘巷村有677户人家,2600多口人。 过去不通路、不通车,一些发生在村里的不幸事,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 “村民阮培珍怄气,想不开喝了农药,要送医院,当时村里不通路、不通车,大家只好用板车往镇上拉,又因道路不好走,耽误了时间,走到半路,人已没有了生命迹象......路不通,村里生产的农产品也卖得比通路的村要低,如棉花每斤总要低3毛钱。” 说起往事,村支书董家荣心里至今依然隐隐作痛。 刘巷村离镇上4公里,离县城20公里,过去不通车,去趟县城很不方便,骑摩托车要40分钟,骑自行车要1个多小时,就连去趟镇上也感到很不方便,村民们出趟门,那才叫难! 年初,“村村通客车”序幕刚一拉开,沙洋县委、县政府首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出良策,对“村村通客车”工作进行部署,成立“村村通客车”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落实财政资金,以保障“村村通客车”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出台了《沙洋县第五轮“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实施方案》,对“村村通客车”建设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经费投入等作出全面具体安排,全县各部门积极行动,合力推进“村村通客车”。 “‘村村通客车’,交通要先行,打通断头路,修好坑洼路,把车开进村,确保百姓出行不再难。”沙洋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吴传斌对交通运输部门 “村村通客车”工作迅速作出全面安排。 县交通运输局会同县“三万”办等相关部门,定期对“村村通客车”硬件设施建设进行专项督办;编制1000余本“村村通客车”工作手册,印发给工作组成员学习宣讲,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到“村村通客车”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为确保“村村通客车”工作顺利开展,多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该县采取财政奖补、项目整合、驻村帮扶、个人捐资和群众投入的办法,加大“村村通客车”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目前,全县46个未通客车的行政村已全部通了客车”,行政村通客车率由81.6%提高到100%。
保畅通 建设“四好农村路”
“现在,路修得宽敞、平整,走路、开车都很安全。今年‘村村通客车’工程实施后,客车也开到了村门口,一天有4趟车进村,村民们去镇上2元、去县城5元,安全、便宜,办事、走亲访友方便得很!”谈起如今出行,董家荣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董家荣介绍,村里有3800多亩耕地,主要生产粮食、油菜、棉花,过去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路通、车通后,随着信息畅通、运输方便,人均年收入比5年前多了2000元。 “路一通,周边天门的地瓜、潜江的西瓜也都运到村里来卖;车一通,人也走动了,经济也搞活了,百姓也高兴了,真是皆大欢喜啊!”董家荣笑着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该村每家门前有一块四、五分地,种着葱、蒜、白菜等蔬菜。 二组村民邹道凯说,他家门前地里种的菜,通过通村客车带到镇上、县城卖,一年下来,也有个3000多元的收入。 “现在真是‘路畅出行不再难,车通致富把梦圆’啊!”邹道凯高兴得合不拢嘴。 沙洋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肖华锋介绍,今年,“村村通客车”工程开展以来,为保畅通,沙洋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严格标准,扎实推进通村公路提档升级,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目标,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 对通村路基宽度小于4.5米的路段实施加宽改造,一律达到4.5米。截至目前,投入资金3952.5万元,改建路面158.1公里、加宽路基298.95公里;投入资金268.5万元,高标准修建错车道,全县新建错车台537个;投入资金131万元,加强安保设施建设,其中新建示警桩11600根、警示墩100个、标志牌1300个;投入资金406万元,加固改造危桥,共改造危桥11座;投入资金142万元,高标准修建信息牌和候车亭,其中维修候车亭116个、新建候车亭134个、新建(维修)招呼站500个。
管长远 为民把车留得住
在刘巷村采访,恰逢雨过天晴,站在通村公路旁,但见蓝天白云下的水泥路面平坦、整洁,路肩、行道树、错车台、安保防护栏等配套设施完善。不时开过的通村客车和乡村摩托车,行驶平稳有序,呈现出一幅农村交通和谐、通畅的动人场景。 “‘村村通客车’前,村里有一阵子也有私人客车开进来,但是,开了一段时间,见坐车人少,不赚钱,就停了。”董家荣不知怎么又说起从前的事。 “其实,现在农村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坐车的人虽然不多,但要出门办事、走亲访友的还是大有人在。现在政府虽然为我们把车开通了,可是,除了节假日坐车的人多一点,平时每趟车就坐那么几个人,车子怕是油钱也赚不回哟,这回不知道开起来的车能不能‘留得住’?”董家荣终于说出了内心的担忧。 如何才能“开得起”、“留得住”?记者走访了沙洋县客运企业。 “今年,‘村村通客车’以来,公司新开通18条线路,新购置客车18台,参与‘村村通客车’营运;但是,营运至今,每条线路、每台车皆不赚反亏,原因主要是:现在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小孩,客源太少。”沙洋县永盛客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自立介绍。 “其实,‘村村通客车’对企业应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如今公路客运由于高铁的开通,经营已严重萎缩,做好‘村村通客车’,可为镇级客运和县级客运输送客源,并为县与镇实现公交化打下良好基础。”总经理李朝晖认为。 看准这一点,客运企业有信心投入发展“村村通客车”。 李朝晖同时坦陈:“面对现在通村客车普遍亏损的现象,要想‘留得住’、‘管长远’,我们在合理运营、提升服务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对于如何在农村客车“开得通”的基础上,满足百姓“留得住”的愿望,吴传斌认为:“民心工程要步步做 ‘实’,实现‘村村通客车’,关键还在‘留得住’,这就需要政府、交通和企业共同努力。” 为兼顾老百姓需求和运输企业利益,确保“留得住”、“管长远”,交通运输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按照“一公司一片区,一片区多线路”区域化经营方式,采取公交、班线客运、约租和区域化经营模式,将全县农村客运选定两家客运公司经营。 为保证原有经营者利益,平稳推进“村村通客车”工作,在线路规划上尽量采取延伸、循环、调整线路来扩大覆盖面,并新购41台客车投入营运。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客运服务。交通运输部门相继制定了《农村客运管理制度》、《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制度》、《农村客运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和农村客运调运行驶记录等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交通运输部门协助县物价部门制定了农村客运收费标准,使群众和经营者双方利益得到保障。 农村客运车辆统一购置标准车型,统一车身颜色,统一外观,统一印制“沙洋县农村客运”字样,打造“美丽乡村小康巴士”品牌。 完善农村公路长效常态养护管理制度,合理确定投放运力总量,规范营运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推动农村客运和谐、可持续发展。 建立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通村客运购车、车辆保险、动态监控以及客运亏损等,以确保通村客车稳定长久运行。
策划:石斌 王家平 组稿:邱济民 瞿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