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为农民创客插上“金翅膀”


为农民创客插上“金翅膀”——武汉农商行助力“双创”二三事    农村新报讯 记者朱萍 樊涛 通讯员张晓 陈江蔓

    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作为武汉金融支农的主力军,武汉农商行金融助力“双创”的号角响彻江城。
    记者走访发现,初冬时节虽然寒意阵阵,但武汉农商行服务“双创”的场景却是如火如荼。

    木兰湖畔,“三无”渔民变身大老板

    一碧万顷,清澈如镜。湖光山色间,百余个大小湖汊掩映数十个岛屿,星罗棋布,犹如珍珠散落明镜台。11月28日适逢周末,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游客如织。
    “我这鱼最近卖得蛮好!”临近年关,渔民朱慧林的生意正是火爆的时候。
    2003年,朱慧林倾尽积蓄承包了木兰湖边一片小的滩头水域养殖。彼时,他捉襟见肘,水面承包了,购买鱼苗和饲料的资金却没了。朱慧林奔走于各家银行,要么不被看好吃了闭门羹,要么银行没有合适的贷款品种而“爱莫能助”。
    走投无路之际,当时的武汉农信社,如今的武汉农商行,以独有的小额农户信用款帮助他解决了燃眉之急,一个无资金、无技术、无场地的“三无”农民算是创业开了局。
    这几年,随着黄陂的旅游越来越火热和环境保护的加强,木兰湖的水质始终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之上。水儿清,鱼儿肥。头脑灵光的朱慧林,2008年起就陆续投资400万元到休闲山庄,建起了小型度假酒店、生鱼操作间、冷库、码头、快艇等。但他的扩建速度,还是赶不上木兰湖景区的火爆热度。
    2011年,朱慧林以水域滩涂养殖经营权作为贷款抵押物,以水域滩涂养殖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顺利地从武汉农商行获得了100万元的滩涂权易贷。
    “渔场年产800万斤木兰湖鱼,卖相好,价格高,年产值过1000万元!”朱慧林感喟,自己实现了从渔民到老板的华丽变身。
    朱老板的休闲农庄,如今已经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将近60人,年人均创收3万余元。

    汉江村的“移民创客”

    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汉江村,南水北调外迁移民的安置点,也是武汉最大的移民安置点。这个村,住着425户共1748名郧县移民。
    走出了莽莽的秦巴山故土,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江城武汉,移民们迎接的是幸福的新生活。11月29日,记者在汉江村看到,一幢幢田园风格的别墅整齐划一,室内水电气、宽带、有线设施一应俱全。
    52栋3号的王红大妈原籍郧县柳坡镇大桥村,她告诉记者:“居住条件好多了,日子过得像城里人,更重要的是荷包也比以前鼓了!”
    安居,还需乐业。湘口街负责人介绍,当地引进湖北老农民公司建了武汉最大的有机蔬菜种植加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每个移民除了按每亩600元左右的价格拿到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一家一人到公司打工赚取工资。
    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武汉农商行立足当地水产养殖的特色,为16户移民贷款近50万元发展黄鳝养殖,还联系水产专家为移民提供技术指导。
    村里的“移民创客”黄重保,已经是汉南区汉旭汽车零配件加工厂的老板。他正与世纪天一机械公司的副总经理沈祥斌洽谈业务。“区移民局和湘口街领导帮我在农商行申请了40万贷款买了一套新设备,年底我准备再招50个村民就业!”
    谈起企业的发展前景,黄重保笑了,“武汉汽车产业发展快,我们移民创业还有当地领导和农商行全力扶持,不愁富不起来!”
    下岗“贝多芬”的逆袭

    “如果不是武汉农商行那10万块钱贷款,我的农庄肯定盘不起来!”11月29日,汉南区东荆街杜家畈村的“罐子把”农庄庄主肖泽群告诉记者。
    下岗创业的肖泽群,因长期受耳疾困扰,找工作屡屡碰壁。2010年,他干脆自己创业,不甘于命运安排的他被朋友戏称为“贝多芬”。
    想着国家正大力发展农业和支持旅游产业,肖泽群干起了农家乐,倾囊而出买断了80亩土地开发了“罐子把”农庄。他手上的资金所剩无几,建鱼塘、建农房、买鱼苗和饲料处处都差钱。肖泽群到处找银行,为贷款愁白了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木兰 土地 饲料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