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又到“农博季”,33万人来“赶集”


又到“农博季”,33万人来“赶集”    农村新报讯 记者肖敏 通讯员桂淑君

    2日,武汉农博会闭幕,来自国内外的万余种新奇特农副产品和美味食物汇聚江城,4天共吸引33.2万人(次)逛展尝鲜。签约订单金额41.95亿元,现场销售各类农产品15.85亿元。
    据介绍,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的武汉农博会,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博览会,也是中国农业五大品牌展会之一。

    “新奇特”轮番上阵绿色有机产品唱主角

    “喝”泉水长大的柑橘、半斤重的大泥鳅、马铃薯主粮米、“天价”胭脂米……农博会首日,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让参观者大饱眼福。
    “对不起,我们的泉水柑只尝不卖!”在钟祥扁寨果业专业合作社展位前,理事长肖保山忙得不亦乐乎。“这次只带了10多箱柑橘参展,主要是为了打品牌。”
    肖保山说,柑橘种植基地位于大洪山南麓,远离城市和工厂,“所有的柑橘都是喝泉水长大的,还富含硒元素”。他拿出的权威部门检测报告上显示,基地送检柑橘的硒含量是国内一般柑橘的两倍。
    在孝感展区,一个个“巨型梨子”让人啧啧称奇。“这不是梨子,叫金果,最重的可达5斤。”湖北天圆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杨菁菁告诉记者,他们拥有全省唯一的金果基地,因为口感好,一果有四味,首次参加农博会就倍受青睐。
    除了“新奇特”外,记者发现,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也成为市民的追捧对象。以全天然、纯绿色的“薄金寨”黑山羊肉为主打产品的黑山羊展区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罗田县锦绣林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锦绣说,薄金寨黑山羊作为重点名优特产,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口碑。
    此外,襄阳“中国有机谷”也组团参展,展出了茶叶、核桃等8种特色有机产品。

    34个项目揽56亿元大单农产品直销模式成趋势

    10月31日上午,农博会产销对接现场,27家大专院校、超市和便民商店,以及中南民族大学后勤集团、艳阳天旺角、蓝天宾馆等终端消费者,与来自全省各地的800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面对面洽谈。
    记者发现,今年产销对接现场,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中百超市、武商量贩等20多家超市,开始转变采购模式,由原来批发市场配送制,部分改为直接对农户,对生产企业直接采购制。
    业内人士分析,去中间环节化节约成本10%左右,新鲜程度比批发市场配送更有保障,特别是出现农产品安全问题追溯起来更加方便。
    老农民公司、汇春合作社、武钢源通公司等5家蔬菜便民店企业也积极与意向项目签订订单。最终,34个项目通过洽谈会找到了合作伙伴,达成了协议或意向,协议和意向投资额为56.37亿元,
    3年前,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开始进入农博会,寻找投资好的优势项目,发展潜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很快在行业内引起同行的蝴蝶效应,去年汉口银行、民生银行武汉分行进场抢滩。今年,交通银行省分行、民生银行省分行等13家金额机构蜂涌进场。
    武汉市农委市场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汉金融机构投资强度大幅增加,今年共有13家金融机构报名参加农博会,农业投资将成为金融系统投资新战场。
    农博会搭平台助力“精准扶贫”

    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博览会,武汉农博会对接市场,广结客商,畅通物流,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农村经济推动力,已成为各地各种载体结合实际推动工作的平台,本届各地更是瞄准“精准扶贫”,借力借智。
    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委书记郝章新介绍,大悟将武汉农博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先后引进多家客商赴大悟山场贫困地区开发茶叶、水产等土特产,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来自浙江杭州大悟籍的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雷道忠,一直想回乡创业,苦于找不到好项目。5年前,他逛农博会时发现,城市居民对原生态农产品存在巨大需求,家乡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市场前景广阔。随后,他投资开发吕王地区泥鳅,采用三原养殖模式——原产地、原基因、原生态,培育出本地品牌“吕王泥鳅”,成为当地重要的扶贫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柑橘 蓝莓 茶叶 羊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