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精准“滴灌”:不失一隅,不落一人


精准“滴灌”:不失一隅,不落一人——夷陵区精准扶贫探访(下)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何英 袁京华

精准识别,“对症开方”
    “过去搞调查到村,现今走访不能落一户,不能少一人。老百姓早晚趁天凉上山务农,我们就在中午最热的时候上门找人。”7月底,三伏天,黄花镇大学生村官刘斐戴着草帽、皮肤晒得黝黑,已丝毫看不出85后的学生气。
    走村串户、问情况、聊家常,一个月以来,刘斐和村主任黄定华等工作组人员一起把村里的情况摸得“门清”。
    黄定华说,有的村民经过上一轮扶贫已经脱贫,有的因灾因病重新致贫,这一轮摸底是为了实现“动态”管理。
    “三组的老贫困户张国林,家里起了新房,儿子在外打工,今年要退出贫困名单;几位突发重病的老人,这次要纳入贫困。”
    为推进精准扶贫,夷陵区建立“沉到底”的推进机制,针对贫困村严格执行“一名区级领导联系、一个区直单位牵头、一个第一书记协调、一个工作专班驻村、一批项目帮扶”的“五个一”工作机制。
    浮于表面不是真扶贫,沉下去实干方能见成效。8月10日之前,经过工作专班驻村调查、摸底、公示,一张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扶贫对象名单“出炉”,以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度。
    有了精准识别,方能“对症开方”。
    分乡镇南岔湾村司学坤、李启香两夫妇分别患有高血压和眼病,劳动力不强,也没有像样的产业。
    “像这样不能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必须帮扶他们在家发展产业。”村主任黄定华介绍,年初工作队联系畜牧局提供800余只小鸡苗,每只15元,政府补贴10元,农户出5元。两夫妇现在忙碌充实,日子逐渐红火。
“输血”又“造血”,治标更治本
    着眼全区,解一区一地之大困;精准定位,方能扶一村一户之小贫。
    扶贫工作已从“大水漫灌”转化为“精准滴灌”,重点贫困村、贫困户便是“滴灌”的重点对象。
    夷陵区山多、地少,部分贫困村全村没有支柱产业,贫困户多数因病、因灾致贫。
    靠种苞谷、挖洋芋,农民如何脱去“贫困帽”?因病返贫、因灾致贫户,又该如何渡过难关?
    夷陵区扶贫办主任余丙奎介绍,该区把产业发展作为特困村扶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帮什么,有什么扶什么,提升村域经济造血能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强“造血”功能,实现标本兼治。
    南岔湾村5组,荒山多、石头多,村民大多数外出打工,留村农户基本没有支柱产业。
    2014年,镇上扶持能人丁开明组建金太阳水果种植合作社,500亩生态果园,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成效已逐步显现。
    一年时间,合作社已为该村128户农民免费提供小水果种苗2.5万株,栽种471亩。基地还免费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指导、种苗营养诊断、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服务,周边农户逐渐看到了致富希望。
    分乡镇镇长袁小虎介绍,以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为依托,目前已带动农户养殖生态黑猪50头,土鸡1万只,建成畜禽养殖乐园,发展蔬菜200亩。
    经过一年努力,该村已结束全村无支柱产业的历史,初步建成水果村、蔬菜村和原生态旅游特色村。
众人合力,特困特扶
    “重点村里找重点户,针对个体实际,灵活帮扶,才能实现整村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今年1至5月,区委书记刘洪福8次进出南岔湾,不少农户都与书记搭过话。
    看到村民的石头屋仍然内外透风,蛇鼠成患,书记要求“确保一年变样,两年脱贫,三年验收”。
    南岔湾,是夷陵区三个特困村之一,也是这一轮精准扶贫中“特困特扶、集中帮扶、一村多扶”的重要阵地。
    区政府组织多个部门针对特困村集中力量进行帮扶,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产业发展、安全饮水、农房改造、交通建设……要实现“有规划、硬执行、不乱建”,并不容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识别 种苗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