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看谷城如何进行“解剖式扶贫”


看谷城如何进行“解剖式扶贫”    农村新报讯 记者肖敏 通讯员阮班明 聂传明

    在谷城,紫金镇铜锣观村因茶叶而闻名。虽坐拥产业优势,但该村却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是为何?日前,该县扶贫办调研组来到铜锣观,通过 “解剖麻雀”,终于找准了症结——路不通茶叶难“出山”、茶叶“靠天干”效益低。
    一次调研,一次精准扶持,扶贫者收获多多,被扶者收益多多。

    茶叶名村为何还在穷

    上世纪80年代,铜锣观将耕地全部改造,种植了800多亩香茶,是全县有名的茶叶专业村。此前,茶园管理成本低,茶叶价格高销路好,采茶人手充裕,茶叶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但如今,优势已不再。全村共76户280人,却有36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28人。
    “种茶的不如采茶的,采茶的不如贩茶的,贩茶的不如卖茶的。”铜锣观村村支书杜贤良的一句话,让扶贫调研组工作人员陷入沉思。
    “10年前,1亩茶园管理费用只需300元,现在需要1200元;原来采一斤鲜叶只要2.5元,现在多达12元。”杜贤良认为,茶园管理成本和人工费用大幅上涨,让很多村民都“吃不消”。
    此外,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采摘人员奇缺。去年春茶采摘只有10多天,本地找不到采摘人员,村民曾庆建只得到外地请人,包吃住行。结果,春茶亩平收入不足240元,他家31亩茶园总收入不到8000元。
    “原来是‘人等茶’,现在是‘茶等人’。”曾庆建说,铜锣观海拔高,气温低,茶叶上市晚,等茶叶生产出来了,海拔低、气温高的丘陵地区的茶叶早上市了,造成村里的茶叶大量积压,茶质好的卖不到好价格。
    在铜锣观,曾庆建还是相对富裕的。而36家贫困户,因为茶园面积小、管理不善等原因,收入更低。

    找准症结,贫困村有望除“穷根”

    扶贫办调研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铜锣观村茶园成规模,成气候,群众生产有经验,有技术,又是村的主导产业,绝不能垮掉。
    如何把茶产业做大做强?首要是解决茶叶增产增效的问题;其次是解决茶园道路错车难的问题。
    目前,从222省道到铜锣观村茶园12公里道路已经硬化,但路面窄,弯道多,坡度大,需兴建错车道21处,每处投资3000元,共需6.3万元,此问题可移交至交通部门。
    早在2012年,汉家刘氏茶业公司在铜锣观驻村扶贫时,对该村发展有机茶进行了技术指导,公司也承诺长期收购铜锣观茶场毛料制黑茶,但该村在制茶毛料发酵后,因无机械烘干,只能靠天收。而配套机械烘干设备,需投入30万元,村内准备以股份制的方式募集资金。但该村无积累,群众不富裕,烘干机械购买事宜搁浅。
    扶贫调研组当即表态,对这个项目给予全力支持,投入30万元帮助该村配套茶叶机械烘干设备。
    “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干叶500吨,产值300万元,利润达5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村支书杜贤良信心满满。

    变“大水漫灌”为“细水滴灌”

    对紫金镇铜锣观村“解剖麻雀”,实施“对症施策、精准扶贫”看似一件很小的事,但扶贫调研组的收获和启示颇多。
    “这次调研给扶贫干部敲响了警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县扶贫办主任韩仕宇说,该村茶园面积大,茶园亩平均收入2000元,如果家里再有一人外出打工,加上其他种植、养殖业收入,村民的日子应该很好过。但通过实地查看、了解,结果却大相径庭。
    韩仕宇认为,一定要改“大水漫灌”为有针对性的“细水滴灌”式扶贫,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就谷城而言,建档立卡的37个贫困村,1.78万户5.36万贫困人口,按照襄阳提出的2017年率先进入小康的目标,还有3年时间,每年需要减贫近1.3万人。政府怎么扶?怎么扶得对路、对点、扶出成效?
    如今,在该县扶贫干部看来,对铜锣观村的“解剖式扶贫”之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茶园 漫灌 主导产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