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五四 通讯员 王劼
2008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建成了一个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周围的村民们被这里全新的种植技术和模式深深打动着,一些村民坐不住,跟镇干部商量,希望这样的园区也能早点来到他们村。
“农民的这个想法,其实也是县里当初的设想。”县委书记吴志强对记者说,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个“大科技园”,主要目的还是以小农户科技园建设为载体,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为解决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难题探索新路。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县小农户科技园在建设规模、示范种类、科技创新、产出效益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最早尝到甜头的是古力半忽洞村。当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该村组织6户农民尝试建设“小农户科技园”,将17.5亩耕地集中连片经营,通过推广种植玉米新品种和适用新技术,收到了十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2009年,县里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小农户科技园建设。一个个小农户科技园建设如同星火燎原,点燃了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吴志强说,这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按照“相对集中、连村、连户、连片”的原则,截至2012年,该县共建设小农户科技园400个,千亩以上规模的小农户科技园就达到36个,其中种植业科技园365个,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这里面有玉米万亩示范园5个共5.7万亩,玉米千亩精量点播示范园6个共1万亩,马铃薯千亩膜下滴灌示范园5个共0.5万亩,张杂谷千亩示范园10个共1万亩,牧草示范园10个共1万亩。在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上,当地探索就地转化,发展养殖业。如今,全县有奶牛养殖示范园12个共养2.1万头奶牛,肉羊养殖示范园15个共养羊1.4万只,生猪养殖示范园8个共养猪0.4万头。
随着建设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和林格尔县小农户科技园里示范品种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多。种植业方面,从当初的玉米、马铃薯、谷子等主栽作物品种扩展到胡麻、小杂粮、葵花、西瓜、甜菜、设施蔬菜、优质牧草、花卉等;养殖业由当初的奶牛、肉羊养殖扩展到肉牛、生猪、蛋鸡等。
各个科技园除了不断引进推广适合本地区的种养业新品种外,各种技术措施的应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除了往年推广应用的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叶龄指数管理、节水灌溉、膜下滴灌、生物肥使用、机械植保、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扁豆与青贮玉米混种、马铃薯高垄栽培、设施蔬菜栽培、园田机械使用、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抗旱剂保水等多项农机农艺措施外,今年又推广应用了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玉米气吸式单粒覆膜点播、谷子富硒营养液处理、谷子机械化覆膜播种、马铃薯高垄扩行缩株和化调化控等技术。
科技上去了,农畜产品产量大了,质量好了,规模也有了,会不会出现卖难呢?记者在胶泥湾村见到村民吕文贵,他今年种了40亩万寿菊,目前已采摘销售鲜花4.3万多公斤,收入4万元,预计到秋冻前还可采摘鲜花4万多公斤。吕文贵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新店子镇以订单形式引进种植万寿菊1200亩,实行每亩800元最低保护价,涉及2个行政村170户农民,按每亩可采摘鲜花2500多公斤、每公斤0.9元价格收购,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可达到2000元。
据和林格尔县农牧业局技术人员介绍,全县种植业小农户科技园60%以上面积实现了订单种植。2011年,黑老夭乡小王坟村通过与和林格尔县昆都仑粮油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联合56户农户引进、种植了300亩茄门系列青椒,平均亩产达到3000公斤,按0.9元/公斤收购,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今年,该乡政府又通过与外地一家企业合作,引进种植订单甜菜1000亩,目前长势旺盛,预计亩产量可达到3000~4000公斤。秋后公司按每吨480元收购,扣除成本,每亩可实现纯收入1200元以上。
县里有一个测算,2009年到2011年,全县玉米平均亩产增加100.8公斤,平均增幅14.7%;青贮生物产量平均亩增1454公斤,平均增幅41.4%;马铃薯平均亩产增加552.7公斤,平均增幅38.1%;张杂谷平均亩产较常规品种增273.8公斤,平均增幅173.3%;胡麻、绿豆、杂交葵作物品种产量较对照传统品种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奶牛平均单产增加0.6吨,育肥羊平均体重增加3.54公斤,育肥猪每头平均增重25公斤,生态鸡平均单体增效20.6元。3年来,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增加了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600多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9-10/18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