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体育融入农民新生活


  本报记者 冯雷

  上个周末,“2012年国际体育记者日纪念活动”在四川省双流县举行。来自中央及各地具有多年采访体育经验的记者们走进这个古蜀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这个中国西部的一个小县,完善的体育设施,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百姓健康的精神面貌,所见所闻着实令记者们惊喜……

  出门必有健身场所

  王姐和李姐在双流县东升镇上居住,几年前她们村就整体上了楼。刚上楼的时候,小区周边还是一片荒芜,这两年小区前修建了一个挺大的体育公园。王姐说这个公园只是门前这条十几公里公路沿线的七大公园之一。每日清晨,王姐和李姐会结伴到公园的健身绿道上随着晨练的人群快步走两圈。晚上,一个空场地,一台录音机,音乐响起,几十上百人就会聚拢来跳起坝坝舞。王姐说:“那场面可壮观啦。我们住的小区都是原来附近几个村的村民。现在上楼了,耕地也都流转给大户经营了,早晚的锻炼就成了我们每天生活必需的内容之一。别看这一早一晚,身体健康了,邻里感情沟通了,心情愉快了,幸福感提高了……反正是我们离不开了。”

  双流县体育局局长杨彬介绍说,双流县搞全民健身可不是为了作秀,是实实在在地为大众健康着想。近三年,双流县投资3400多万元,实现了全县254个村(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每个村都有1+2农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全县建成健康健身绿道127公里。目前,双流县拥有标准体育场地490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52个,游泳场馆55个。全县人均公共体育面积达2.0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8%。今天,无论你走到双流的哪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体育广场、体育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和熙熙攘攘的健身人群……

  国家级比赛办在村头

  9月1日上午,记者们来到双流镇瓦窑村,“田园诗意小区”前的广场上,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双流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海峡两岸港澳地区拔河邀请赛”正举行。来自港澳台地区和一些省市的代表队,以及双流县各镇组织的代表队在广场上展开了角逐。虽然天下着小雨,住在小区的村民们和周边村镇赶来的人们把赛场围个水泄不通。比赛引来阵阵喝彩声、掌声和加油声。很多村民举着相机和手机,录下一个个精彩的场面。比赛结束了,围观的村民们意犹未尽,提出要和专业队比试比试,组织者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让村民们组成一个12人的队伍,和8个人的专业队拔了一场,虽然12人不敌8人,但无论是参加者还是围观者都笑翻了天……

  12人之一的瓦窑村村民龙成勇说:“太过瘾了,没想到在家门口还可以和专业队比一场。”他说,他们这个“田园诗意小区”是2009年建设的,居住着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当初建设时就想到了村民活动的场所和健身器材的配套。他们住进来后,这些健身器材和场所成了农民们的最爱。这个广场上还经常举办镇里和村里的运动会,太极拳比赛,坝坝舞和健身操比赛。体育活动经常有。平日这里也是最热闹的地方。据介绍,双流县把推进体育城乡一体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健身设施一体化,活动一体化,就连社会体育辅导员也做到了村村配备。县里的太极拳协会等各类体育组织,也都延伸到镇,延伸到每个村。

  龙成勇自豪地说:“要说现在的体育设施和活动,我们农村和城里比,只多不少!”

  据介绍,双流百岁以上老人人数居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体育产业应运而生

  现在,双流拥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县体育中心、县现代五项赛事中心、四川国际网球赛事中心、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毛家湾足球训练基地,还有运动公园、体育公园、健身公园、足球公园……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完善的体育设施,良好的体育氛围和群众基础,使双流县的体育产业也随之应运而生。

  近年来,双流县先后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全国射箭锦标赛”、“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全国百强县篮球邀请赛”、“中国(成都)国际篮球邀请赛”、“女足亚洲杯”、中国职业高尔夫球精英赛”、“现代五项世界锦标赛”、连续三届ATP网球冠军巡回赛成都公开赛、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国际体育舞蹈节……双流县积累了举办各类大赛的经验。赛事也给双流县带来了美誉,带来了投资,带来了就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锻炼 耕地 连续 新农村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