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互助会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


  张于牧 本报记者 刘艳涛

  “马摆大山”九三“同心”互助会会员马仲林近些天心情不错,他向互助会借款2万元,购买了15只羊,前不久,母羊产仔,又增3只小羊。马仲林盘算着,今年该有个好收入。

  “马摆大山”九三“同心”互助会是九三学社在贵州省威宁县麻乍乡戛利村三组引导成立的一个村民资金互助组织。此外村里还有另外一个九三“同心”互助会,名为“千年松”。

  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戛利村三组村民发现隔不了几天,就有几个人到寨子里转一转,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们聊聊天,问问收入、借款、贷款需求等情况。这几个人就是九三学社项目组的成员。因为农民白天要下地干活,所以项目组只能在晚上组织农民开会。今年3月,经过7个晚上的会议,戛利村三组34户村民在自愿组户的基础上,成立了“马摆大山”、“千年松”两个互助会。“马摆大山”有19户,每户投入5000元,九三学社配给7.5万元,本金共17万。“千年松”有15户,每户投入5000元,九三学社配给6万元,本金共13.5万。

  “马摆大山”会员刘朝花年近六旬,手上有些余钱,她希望入会后年底能分点红。她询问:“我入会,不借款可以不?”引来一阵哄笑。3月15日,互助会第一次借款,刚开始,会员们还在观望,借款并不踊跃。刘朝花急了:“钱借不出去怎么办?”她甚至拿起电话,让他侄子来借款,却被告知,钱优先借给会员,并需会员互保,她只好作罢。不过,令她高兴的是,没过多久,17万元全部借出,“这下不用担心年底分红了!”

  会员贷款多用来购买牛羊,发展种植养殖业。6月15日,这一天让项目组成员既期待又忐忑,因为这是整贷零还第一次还款的日子。老百姓很守信用,这一天到期款都收上来了。“怎会不还钱呢?都是一个寨子的。”会员丁立省很奇怪别人问“钱能否还上”的问题。按照滚动贷款的方式,第一次未贷到款的会员,这次也贷到款了。原先观望的人坐不住了,有六户要求加入,千年松的会员们吸纳了其中的五户,拒绝了他们认为信用不好的一户。

  7月11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率队来考察。“马摆大山”会员马敏赛带着考察团看了她用贷款买的一头黑白花牛,并与客人算了一笔账“贷了1万,买牛花了7000,还有3000买了魔芋种下,到明年初就可还上款了。”“马摆大山”互助会管委会主任马仲兵说:“以前很难贷到款,现在我们自己筹款、贷款,自己选择发展项目,还能分红,我们都很欢迎。”

  当有同行者询问风险防范措施时,丛斌指出要重视这一问题,同时强调要鼓励农村金融试验,不能被极小概率的坏结果吓住,捆住手脚,并要对该项目经验及时总结。麻乍乡乡长桂龙香不失时机地说:“互助借款的形式很好,如果九三能投入更多的钱,再带动几个村就好了。”一同考察的四川海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惠很认同该项目,并在威宁经济社会座谈会上建议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该项目。

  “互助会就是我们自己的银行”,“千年松”会员李洪爱如是评价。“民主”是理解互助会的一个关键词。会员大会是互助会最高权力机构,全体会员选举产生管委会,自订章程。互助会的收款、贷款、记账、分红,均由会员自己决定并委托管委会执行。这一点与项目组的初衷相一致。项目组成员、九三学社社员管毓红说:“要让农民自己讨论出章程,哪怕这个章程不是那么有条理,也要比我们帮他们订章程好,因为只有是农民自己搞出的东西他们才会认。”

  “公开”则是另一关键词。章程一条条讨论,现场一条条记录,会后立即在公共场所张贴公开,并长期保留。收款贷款也在大会上举行,让每一个会员都能看到谁贷了多少,是整贷零还,还是整贷整还。会后,管委会将详细的账目用大纸公开。由于存在竞争,两个互助会实际在民主公开方面暗暗较劲。

  戛利村坐落在马摆大山脚下,山上翠松苍劲。马摆大山稳固,千年松常青,这是取名时会员们对于互助会未来的寓意与期盼。互助会还期待的一个关键词是“持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黑白花牛 田间地头 总结 概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