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重庆市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程解析


  (五)民主法治(2项指标)

  从民主法治的两项指标来看,总的实现程度为100%,已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具体分项如下:

  14.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标准值为≥85%。2011年,全市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90%,实现比例106%。

  15.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标准值为≥85%。2011年,全市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为96.51%,实现比例113.54%,绝对值比标准值超11.51%。

  (六)资源环境(3项指标)

  从资源环境的三项指标来看,总的实现程度为100%,已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具体分项如下:

  16.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标准值为≥0。2011年,全市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为0.02%,实现比例100%,绝对值比标准值超0.02%。

  17.森林覆盖率标准值为≥23%。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9%,实现比例169.57%,绝对值比标准值超16%。

  18.万元农业GDP用水量标准值为≤1500立方米/万元。2011年,全市农业GDP用水量为534.3立方米/万元,实现比例280.74%。

  不断加快的全面建设小康进程领先西部

  成为直辖市以来,重庆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等重大历史机遇,经过15年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全面小康建设快速推进。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中,重庆市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处在西部第2位,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2010年,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年均递增2.3个百分点,发展速度领先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重庆小康进程总体呈现加速的发展态势,尤其是2005年之后加速态势更趋明显,2005~2010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年均增量达到3.2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比上年递增3.8个百分点,2011年比上年递增4.8个百分点,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显提速。因此,只要通过不懈努力,2017年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同时,重庆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差异大,历史负担重,2017年要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困难也是很明显的。较为困难的指标主要有五项:

  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重庆市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36%,比2010年下降0.4个百分点,在2017年要达到全面小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的目标,至少需年增加2.7个百分点。因此,该指标要在2017年达到全面小康目标,第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提速。

  二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目前,重庆市R&D经费支出仅占GDP的1.3%。到2017年要达到全面小康“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5%”的目标,年均需增加0.2个百分点。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比。重庆市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2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48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3.12∶1。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高达0.421,已超出警戒线0.02。

  四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2011年全市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仅8.7%,要达到≥16%的全面小康值,还需加倍努力。

  五是单位GDP能耗。201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1.084吨标煤/万元,要实现≤0.84(吨标煤/万元),节能减排任务还十分艰巨。

  在西部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着力点选择

  今后五年重庆必须在发展中有新的突破,找准薄弱环节,选好着力点攻坚克难,均衡发展。

  (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全面小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的目标

  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比全面小康目标差14%。工业在“十二五”时期仍是推动重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今后五年,在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服务业发展,实现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二)增加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小康“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5%”的目标

  2011年全市R&D经费支出仅占GDP的1.3%,比全面小康目标差1.2%。今后五年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发展农村经济,减少两极分化,实现全面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比≤2.8,基尼系数≤0.4”的目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面积 森林覆盖率 立方米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