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优化农民合作模式强化市场主体地位


  主持人本报记者 何红卫

  嘉宾湖北省仙桃市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吴泉明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当前,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影响农业的因素不断增多,由“老弱妇孺”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处置和应变能力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激活农业农村内部改革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市场主体。

  本期对话,主持人邀请了湖北省仙桃市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泉明,请他谈谈通过发展合作社优化合作模式,力求合作社与农民实现双赢的经验和体会。

  主持人:在国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届满5年之际,我们听说你们的合作社创办了4年多,在取得带动农民闯市场致富成效的同时,还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请问你是如

  何创办起合作社的?

  嘉宾:我今年49岁,在水产行业打拼了30多年,当过渔场场长、水产干部,下海当过渔业公司老总,也赚过不少钱,过去人们叫我“鱼贩子”,现在称我“江汉鱼王”。

  我的家乡湖北仙桃,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也是水产大市,养殖水面达95万亩。多年来,由于每户养殖面积小,科技知识少,基础设施差,单家独户闯市场,“一方水养不活一方人”。以每户夫妻两人养10亩渔池计算,除去劳力以外的各项成本,亩平纯收入3000元,10亩田就是3万元。如果算上每人每月1500元的人工成本,总计3.6万元,一年下来还倒赔6000元,何谈致富奔小康?

  我时常告诫自己:“我是党培养出来的水产人,做事要有一个党员的样子,致富不能忘了父老乡亲。”2002年我被仙桃市招商回老家,承包3000亩抛荒低湖田,以此为基地,成立了泉明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到万亩水产养殖规模的时候,我心里想着一件事,就是如何回报家乡父老乡亲?我觉得人缺技术塘缺肥,乡亲们最缺人民币;给钱给物,不如带领乡亲们一起养鱼共同致富!

  面对渔民养鱼不赚钱的现实,我认识到,渔民要增收,必须走产业化、合作化之路。2003年底,我们的养殖基地,通过标准化养殖,实现了产量翻番,鱼价也高出市场价10%,引起周边养殖户的关注和效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2008年元月,我与另外7名养殖户共同发起成立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成为湖北最大的水产合作社,拥有21个分社,3009户社员,7万亩养殖水面。2011年,合作社总产值达到4.85亿元,社员增收3600多万元,户均增收17000多元。合作社先后

  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湖北省“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二十强渔民专业合作社”。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我们合作社时,给予了充分肯定。那年3月29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了合作社的销售市场,同时我也受邀参加温总理召开的座谈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时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理事会主任、党组书记的杨传堂、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罗清泉、现任省长的王国生等领导,也先后到合作社视察。现任湖北省委书记的李鸿忠、副省长赵斌看了关于我们合作社的报道后,都作了专门的批示。

  主持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对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请问你们的合作社是如何带动渔民发展致富的?

  嘉宾:发展高效渔业,既是当代渔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未来渔业发展的方向。我们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带动的农户已由最初的十几户,变为了3009户;经营的水域面积已由最初的3000多亩养殖水面,变成了70000多亩;最初的一个合作社,已经变成了一个管辖21个渔业专业合作分社的联合社;注册资金已由最初的50万元,变成了1000万元;资产由最初的不足百万,变成了现在的6000余万元。2010年,合作社的总产值达到4.72亿元。2011年,尽管经历了旱涝两大灾害,但总产值仍然达到4.85亿元。连续两年,合作社帮助社员增收都在2000万元以上。2010年,湖北省农合办经过实地考察,认定我们合作社为全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渔业专业合作社。

  在带动渔民发展增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3点:

  第一,坚持“五统一”服务。一是统一苗种,以低于市场价5%为社员提供优质鱼苗;二是统一饲料,以每吨低于市场价200元为社员供应优质饲料;三是统一渔药,指导社员采用中药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饲料 湖田 养殖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