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民族地区发展加速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


  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吴晓颖 叶建平

  6月7日至7月6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夏日北京增添了一份绚丽。一场场精彩演出,既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也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民族工作奋发有为的10年。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实施积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任务——

  1999年,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西电东送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2000年2月,兴边富民行动的大幕正式开启。截至2010年,国家民委累计安排兴边富民补助资金22.1亿元。

  2005年8月,《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正式发布。国务院近20个部门充分发挥职能,采取安排专项资金、出台特殊政策措施等方式,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给予支持。

  2011年4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有11个是民族地区。

  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民族地区的振兴。来自国家民委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大都集中在西部和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更是连续9年全国增速第一。

  一项项民生工程,为少数民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构建起牢固的基石。

  “十一五”以来,136个边境县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低保制度,解决了34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和172万人的用电问题,建设和改造寄宿制学校757所,满足了21万中小学生的寄宿要求。国家加大了对茅草房、杈杈房改造的支持力度,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中央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民族地区自身财力的逐步增强,民族地区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地向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倾斜。

  将视野再放宽一些,我们可以看见,与百姓幸福生活交相辉映的,是民族地区经济的腾飞——

  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居全国第三和第一的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战略接替区;

  云南省鲜切花产量连续17年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亚洲最重要的花卉供应地……

  “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过去5年,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实践证明,只有搞好民族团结,发展才有强大动力;只有加快发展,团结才有坚实基础。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正是各民族大团结展现出的巨大力量,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展望又一个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随着国家和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的力度加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足,积极性更高。

  “未来5年,我们要全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共同迈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杨晶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产基地 连续 政策措施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