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万亩蔬菜产业示范园面积4万亩,涉及三镇5村7648农户。示范园摸索的“菜—稻—菜”轮作模式,既保证了农户的口粮生产,又增加了经济收入,还能有效解决土壤盐害、酸化和土传病害等问题。2011年示范园春菜种植面积3万亩,水稻亩产500公斤,亩均综合效益达万元以上。示范园“大园区+小业主”的管理模式,统分结合,在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基础上,形成规模经营,既化解了经营风险,又解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像这样“千斤粮万元钱”的粮经产业示范基地,成都已建成27个,“菜—稻—菜”轮作模式在适宜地区已得到全面推广,“水旱轮作、大春抓粮、小春抓钱”,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藏粮于地”的同时,农民得到的经济实惠越来越多。
大城市“菜篮子”产品强化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已是必然趋势,确保有效供给是大城市农业应尽的重要职责。成都市高瞻远瞩,对蔬菜产业精心布局,施以大举措、大手笔。
近年来,成都市明确将蔬菜产业放在农业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之首,出台一系列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以彭州为核心布局100万亩平坝蔬菜产业集中发展区,以金堂为核心布局100万亩丘陵、山地生态蔬菜产业带;在彭州、金堂、大邑、邛崃、郫县等地,重点发展莴笋、大蒜、芹菜、韭黄、辣椒、榨菜等特色优势蔬菜,建设特色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2010年和2011年,举办“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创品牌、推良种、扩市场、增容量,为蔬菜产业快速崛起加油造势。
提起蔬菜,“北有寿光,南有彭州”。彭州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四川最大的外销蔬菜生产基地,已建成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80万亩,蔬菜品种多,种植水平高,2011年蔬菜总产量达180万吨,其中146万吨外销。
在四川种都国际蔬菜产业园,记者感受到现代蔬菜产业的无限生机。这个建在彭州的3000亩示范园,目前已完成600亩的一期工程。园内展示着中国和世界顶级的17大类1000多个蔬菜品种,其中80%属自主研发,光成熟的辣椒品种就有40多个,品质达到或超过国外。
产业园负责人刘峥说,蔬菜种子每年出口48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达到1.2亿元,“我们要打造西部乃至中国最大的集蔬菜科研育种、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种子加工仓储、产业人才培训、蔬菜生产加工配售、农业休闲科普等多功能的国际蔬菜科技产业园区。”
充盈“菜篮子”,就得建好“菜园子”、育好“菜苗子”。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成都市优先安排土地综合整治等涉农项目,完善田水路等基础设施,对建设20亩以上标准钢架大棚,市县两级财政给予每亩2000元一次性补贴。同时,支持建立智能化、工厂化蔬菜良种秧苗繁育供应中心,育苗面积在10亩以上、连续两年亩均产销商品苗30万株以上的,市财政给予每亩5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实行统一育苗且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市财政按其购买蔬菜良种价格的10%给予补贴。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让蔬菜产业领先全国,成都走高端、抓优势,倾力提升冬春露地蔬菜优势,选择市场前景看好、竞争优势明显的品种在全市主推,唱响品牌,全面推进优质、特色绿色菜和有机菜,占领高端市场。
在金堂县官仓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郫县金田种苗有限公司,记者被现代化的栽培设施和技术深深吸引。官仓镇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复种面积5.4万亩,年产蔬菜15万吨以上、60多个品种,2002年被确定为首批“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8年蔬菜卖到了北京奥运村。而金田种苗公司的蔬菜无土栽培、景观栽培、嫁接技术等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智能温控育苗大棚全部采用穴盘育苗,大部分为国内外名优蔬菜品种,年产蔬菜种苗500万株,嫁接苗抗逆性强、产量高,按平均单株2元卖,供不应求。
政策给力,农民得力,效果有力。“菜篮子”已成为成都平原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近10年来,无论耕地多么紧张,成都蔬菜种植面积都保持基本稳定,总产量稳中有升。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达240万亩,总产量524万吨,有100余万吨鲜菜销往市外,本地应季蔬菜自给率达90%以上;城郊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34.6万亩,蔬菜自供率达95%以上,质量安全合格率98%以上。这种保障水平在全国大城市中遥遥领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02/18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