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成都农业有『看头』


  创新的不只是经营模式,成都在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高产创建示范、技术服务集成推广等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力争5年内粮食规模化经营率要达到60%以上。

  尽管用地紧张,但成都始终坚持农地农用,守住底线,不踩“红线”,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从2008年起,成都创设耕地保护基金,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筹集不少于28亿元的耕地保护资金,按每亩每年基本农田400元、一般耕地300元的标准补贴农户,增强农民耕地自我保护意识;在落实国家和省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对规模化生产粮食5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每亩给予60元的专项补贴;结合部省粮食高产创建,连续5年安排专项资金1.7亿元,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示范工程,累计实施1325万亩。丰产示范工程带动成都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全市水稻平均亩产达539公斤,创历史新高。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位于邛崃市的大型现代种业企业成都金卓农业有限公司建有杂交种子生产基地3万多亩。记者了解到,公司倾力打造高端粮油种业,自主培育的良种畅销国内和东南亚市场。公司制种核心示范园采用“龙头企业+园区基地+业主”模式,“大春水稻制种、小春种植药材”,粮经复合,钱粮并举,带动农户每年直接增收5000元以上。

  金卓公司见证着成都在良种基地建设上的作为:全力支持企业在邛崃、彭州、金堂等地建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面提高杂交水稻规模化、标准化制种能力和稳定供种水平。目前,成都已形成规模化粮食制种基地7.8万亩,每年仅出口杂交水稻种子就达660多万公斤。

  在每年大小春两季,成都各级农业部门为主导品种竭力“吆喝”,一大批良种良法落地生根。目前,全市水稻主导品种推广率达到95.9%、推广旱育秧、优化定抛、强化栽培、机插秧等技术集成达82.3%;小麦主导品种推广率达到72.3%、推广小窝疏株密植、浅旋机播等技术集成达70.1%;玉米主导品种推广率达到91.1%、推广定向栽培、侧膜覆盖、隔行抽雄人工辅助授粉、“生物导弹”防治螟虫等技术集成达81.1%;秸秆还田技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植保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达64.9%。

  “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成都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毫不含糊、舍得投入。成都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提升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干支渠改造。

  为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成都兴建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高效水利设施,因地制宜兴建梯级人工湖,解决龙泉山脉等山丘区全域灌溉。2003年以来,成都新建整治渠系1200余公里,新建蓄水池3.5万余口,恢复改善灌面140余万亩。同时,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推进中低产田土改造和土壤有机质提升,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100万亩,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面积220万亩。“十二五”期间,成都每年还将改造中低产田50万亩,将现有237万亩中低产田全部改造完毕,新建高标准粮田80万亩。

  通过增、间、套种,扩大粮食复种面积,成都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目前耕地保有量达63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有600万亩、高标准农田310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670万亩以上。5年间,成都粮食单产由358公斤提高到415公斤,粮食总产从259.9万吨提高到265.4万吨。

  “大城市粮食安全的核心在于产能安全,它是衡量大城市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成都市的实践表明,大城市有必要也有能力承担粮食安全责任。”不久前,到成都就大城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题调研的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认为,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大城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十分困难,但是通过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依靠科技提升单产空间、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地”完全现实可行。

  大城市“菜篮子”强化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已经成为趋势。成都把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郊区农业的首要功能,既满足自身需求,又服务周边城市,浓缩着大城市农业的精髓

  陈晓利是新津县普兴镇柳江村1组农民,去年1亩地收入1.3万元。这么高的收入,靠的是“菜—稻—菜”轮作模式。她告诉记者,每年6月20日左右收完茄子种水稻,9月20日左右收完水稻栽莴笋,一年轻轻松松挣万把块钱,比出去打工划算多了,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家种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粮食 土地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