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夏粮创下平均单产达448公斤,总产81万吨,单产最高纪录670公斤,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50公斤的四个历史最高纪录。夏粮生产“九连丰”,农民兄弟怎么看,有什么期盼?
盼技术帮扶能稳定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并创历史新高,关键是靠人努力。”夹沟镇种粮大户王立明说,去年秋种墒情较好,确保了一次性苗齐苗壮,越冬一类苗达92%以上,小麦生产最关键的几场雨都下了,多年少见。
今年,祁县镇白庵村村民张立福的20亩小麦获得了单产600公斤的好收成,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赤霉病大发生的时候,政府及时将脒鲜胺、腚虫脒、磷酸二氢钾发到农民手中,乡村农技人员先后四次召开广播会,宣传农药用法,又发给每户一张‘一喷三防’明白纸。我在5月18日至25日连续防治两次,达到了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目的,才获得了今年的好收成。”
“在过去,防治一般由农民自发开展,面积不大,效果不佳。今年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镇村干部、农技人员连夜将‘一喷三防’药物发到农民手中,病虫害虽重,但由于技术到位,有效避免或减轻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这是今年夏粮丰收最关键的一环。再加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技术入村入户,这样的技术帮扶俺老百姓最欢迎。”张立福说。
盼秸秆还田及土地深松机制能完善
张立福今年的小麦虽然达到每亩600公斤的新高度,但他心里却有些不踏实。他说:“今年小麦高产归功于政策好、科技强、人努力、天帮忙。那今后的粮食如何再创高产,这些天时地利的因素如果不足,还能再创高产吗?”
类似张立福的这种担忧并非个例。栏杆镇韩村农民韩太文说:“我每年都要种10亩小麦,这几年虽然亩产都有些增加,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也在大幅增加,造成了土地板结和污染,继续增产难度将非常大。”
“此外,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秸秆还田的作用,既能增加有机质含量又能培肥地力。如果一把火将秸秆烧掉的确可惜,不仅破坏土壤微生物结构,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但春争日夏争时,那三四十公分高的麦茬不烧怎么种。如果往外运一亩麦草至少要80元成本,而一亩地麦草只能卖60元。”站在一旁的村民王立明补充说,“秸秆还田、土地深松是老百姓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最有效可行的方法,国家应从制度设计上完善秸秆还田及土地深松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夏刘寨村党委书记王化东认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由于部门体制分割,大多是采取单项技术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应该把各有关部门的相关项目统一组织,把提高土壤肥力,排除障碍因素、提高抗灾能力和改善环境条件统筹起来考虑。”
盼种粮成本上涨后保护价能高点
“从种小麦来看,机耕、机播、浇水、收割、农药、杂工等,加起来要600多元成本,而农资每年都要有20%涨价,粮价涨幅却有限,每亩效益也就在300元左右。”王立明说,本来种粮的收益就非常低,并且价格波动起伏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王立明说:“农药化肥几乎年年涨,而粮价涨得太少,种五六亩地不如出去打两三个月工,种田确实收入太低了。农资价格上涨抵消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今年种一亩小麦增加成本90多元,而惠农补贴仅为57.4元,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夹沟镇夹沟村党总支书记王立胜分析,农资价格年年上涨,一个主要原因是服务于农业的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果,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强调“以工补农”,但效果并不明显。“补贴是事实,但是主要补贴的是农民直接使用成品油的价格压力。而油价上涨导致化肥价格上涨、运输价格上涨后,政府并没有给予农民补贴,现有的补贴远远覆盖不了油价上涨的农资成本压力。近期油价虽然有些降价,但市场上各种农资的降价却寥寥无几。”王立胜说。
因此,丰收后的农民期盼:国家除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财政补贴,特别是种粮、种植其他农作物的补贴外,一定要遏制一些涉农工业品价格的无节制、放任上涨,适当提高小麦、大豆价格,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02/18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