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民变成肉牛产业工人


    “2011年,我饲养了70多头能繁母牛,修圈舍得补贴9万多元,外购能繁母牛得补贴7万余元,牛儿保险得补贴6000多元,此外,种50亩草的种子全部免费。”丰都社坛镇大胜寨村七组养牛大户何绍洪说,这些补贴大大减轻了他的资金压力,降低了养殖成本。

    县财政每年预算3000万元,整合财政扶贫等涉农资金8000万元以上,对牧草种植、母牛养殖、人工配孕、圈舍建设等关键环节给予专项补贴和奖励;对农户养牛小额贷款予以财政担保和贴息,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6亿元、撬动民间资金13亿元投入肉牛产业发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累计打捆各种项目资金2.3亿元,完善肉牛养殖集聚区基础设施。对肉牛养殖重点区域实行水、电、路免费三通,对3头以上标准化圈舍建设给予1500元补助,对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给予5万元圈舍补助,对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进行道路硬化。

    丰都还在全国率先实施肉牛保险。县财政给予80%的保费补贴,贫困户养母牛100%的保费补贴,每头牛保额2000元;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费免疫,防疫病种扩大2倍,有效降低养殖风险。

    三合街道七组移民张长江养了200头能繁母牛。今年3月,他到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为这些能繁母牛保了险。每头能繁母牛的保险费为100元,共2万元。“政府给我补贴了1.6万元保险费,我自己只交了4000元。”张长江说,这些能繁母牛怀孕后,曾经死了4头,最终获赔8000元。

    丰都创造性地出台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充分激发了全县上下养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县已有45%的农户从事牛产业。

    结合“整村脱贫”,丰都对养牛贫困村实行“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级部门、一家企业、一笔资金”的“四个一”包帮责任制,不脱贫不脱钩。对养牛特困户实行“321”结对帮扶机制,即县级领导帮扶3户、县管正职干部帮扶2户、县管副职干部帮扶1户,通过“明白卡”到户、帮扶措施上墙,确保帮扶责任人、帮扶举措、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四到位”,以特困户养牛增收示范引领广大农户参与其中。丰都在全国母牛基数下降的背景下,能繁母牛存栏量由2008年的7万头增长至目前的11万头,有效巩固了肉牛产业发展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牛 疫病 结对帮扶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