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托牛所”助贫困农户增收


    与传统种养业相比,肉牛经济效益较高,1个农村劳动力一年可兼养3头能繁母牛增收约5000元,可散养3头育肥牛增收约9000元,种植牧草每亩收入2000元以上。

    在肉牛产业化建设进程中,丰都坚持把贫困农户的广泛参与和充分受益作为重中之重,依托龙头企业打好“组合拳”,建立“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发展机制,努力让他们通过养牛实现脱贫致富。

    丰都县在引导有条件农户通过自购方式从事母牛养殖和肉牛育肥的同时,针对特困农户大力推行“企业购牛、农户领养、回收母牛、犊牛归户”的母牛领养模式。

    “2011年4月,我免费从登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回2头母牛犊,到今年2月两个小家伙儿长大了,给它们配了种,目前它们都怀上了小宝宝。”暨龙镇乌羊坝村二组苗族妇女王达英告诉笔者,到今年9月,这两头母牛就可以生下小宝宝了。

    “根据自己当初和合作社的约定,到明年3月左右,这两头母牛生下的小宝宝长大了,这两头母牛就可以归还给合作社了。”王达英说,根据现在的行情,到时她领养母牛犊赚取的两头牛犊可以获利6000元以上。

    针对农户养牛周期长、投资大、草源少、劳力缺等四大制约因素,丰都县推出“政府搭台、购养分离、收入分成”的肉牛托养模式,让贫困农户“零投入”养牛增收。

    农户养牛可以实行全托,“托牛所”的模式让农户从“放牛娃”变成投资者。建成“托牛所”后,为养牛农户节省了牛场建设成本和饲养管理成本,农户只需投入少量资金购牛和购买部分饲料,降低了农户养牛门槛,增加了农户养牛利润,农户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

    笔者在位于虎威镇香岩村的“第12托牛所”看到,38头肉牛在牛栏里,正悠闲地享用着饲养员放在食槽里的“美食”。

    “这个模式当然好哦,当我得知这个养牛的新政策后,马上就把家里现有的2头牛牵到这里来,这38头是我们镇上10多个人一起合养,我们还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员。”家住香岩村一组的陈德华一边清理着牛栏,一边告诉笔者。

    “托牛所”托管养牛有三种模式。有独养即大户单独饲养,合养即联户合作饲养,寄养就是针对那些比较困难或很困难,但又想通过养殖肉牛增加收入的守信农户,无劳力户全托饲养。

    丰都县还推行“土地流转或入股+返聘就业”模式,贫困农户通过租金、股金或佣金“三金”实现快速脱贫。

    7月2日,在社坛镇地坝嘴村十组的一片土地上,村民们正在收割牧草。“我家的4亩田全部租给恒都公司养牛场种牧草,公司按每年每亩700斤稻谷的标准给我租金。我到公司牧草种植场打零工,平均每月能挣1000多元。”村民秦学明抬起身子告诉笔者,稻田租金加上打工工资,每年能轻轻松松挣1万多元。

    丰都县推行“牧草订单种植”模式,通过引导贫困农户配套种草、企业订单收购实现互利共赢。

    “我今天卖牧草2.88吨,收入了800多元。”社坛镇李家冲村四组曾清数着卖牧草得到的钱高兴得合不拢嘴。曾清是牧草种植户,他采取订单种植模式,为恒都公司养牛场种植牧草5亩,牧草种子是公司免费提供的,公司按每吨300元的价格收购。曾清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每年能产牧草6吨,他家每年种牧草收入近万元。

    丰都县还推行“农产品附属物订单收购”模式,引导贫困农户为肉牛产业配套提供秸秆、稻草、谷壳、果渣等饲草料来源,“变废为宝”实现增收。

    秦海平是龙河镇冷浸溪村三组村民。他告诉笔者,以前,玉米和稻谷收割后,玉米秆和稻草除留一小部分作为自家牛儿越冬粮食外,其余都烧在地里作肥料了。自从恒都公司在村里建养牛场后,这些废弃物变成宝贝了。去年他种玉米10多亩,每亩平均产带苞玉米秸秆2.2吨。公司按每吨400元的价格收购,他卖带苞玉米收入1万多元。另外,他还以每吨400元的价格卖了3吨稻草。

    在肉牛产业链带动下,截至目前,全县约有9万人从事人工种草和为肉牛产业配套回收秸秆、稻草等农副产品的工作,15万人为肉牛产业配套生产有机肥和从事餐饮、物流等服务,越来越多的农户在肉牛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91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居重庆市第二,今年一季度增速全市第一;贫困村由2001年的141个减少到89个,贫困人口减少和农民收入增加幅度位居重庆市前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牛 玉米 稻谷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