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村银行卡何时不“腿短”


    朱江

    随着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不断加大,ATM机下乡了,POS机进村了,转账电话入户了,为农民带来了不小的方便。然而,在调查中也发现,以这些金融机具为载体的银行卡却存在“短腿”现象,难以进千家万户,存在这家银行发的卡那家银行“不买账”现象。

    存在以下“短腿”有“借”没有“贷”。在农村地区推广的银行卡以借记卡为主,带有授信功能的贷记卡基本没有开展。各家银行卡互不“买账”。农民享受的各种补贴主要由农信社、农行、邮政银行发放,存在持有这家的卡(折)在另一家不能办理业务的现象。

    门槛高。如“惠农卡”虽然受到农村居民的广泛欢迎,但授信条件过于严格、授信手续过于繁琐、授信额度过于限制,造成“惠农卡”实际获得授信的机会较少。

    现金供应不足。对于行政村便民店、小超市而言,其日均营业额有限,仅靠服务点日常经营的现金收入显然不够,且服务点收益有限,影响更好发展。

    支付结算宣传针对性不强。农村居民由于地域限制与外界接触较少,对银行卡等新型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了解较少,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对银行卡应用知识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许多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支付结算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对收益性较差的新型支付工具推广应用的积极性也较低。

    补长“短腿”,提出如下建议推出合农民“口味”的银行卡。在银行卡的品种设计上,将银行卡与农民的低保、医保、涉农补贴、扶贫贷款发放进行归集整合,以“一卡通用”,“一卡多能”延伸服务触角,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在银行卡的品种设计上,要避免重“借记”轻“贷记”的现象,增加银行卡的融资功能。

    卡、折“并轨”。拓展转账电话功能,能受理银联标识的其他银行卡。在转账电话上增加“磁条刷折交易”,实现助农取款业务“卡、折并轨”,使“一折通”用户也可享受助农取款服务。

    加大扶持力度。由当地政府和涉农金融机构等多方协商,直接向服务点提供一定的佣金和通讯补贴经济补偿;向有信贷需求的服务点提供信贷支持,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对服务点给予支付结算方面的优惠,如免收账户管理费、结算手续费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