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力”引领场县共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小四轮大量开进农家,使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第一次解放。然而,时间一长,小四轮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土壤板结成为制约广大农村粮食增产的顽疾,正所谓“晴天硬邦邦,雨天水汪汪,秋后不打粮”。
2002年,农垦先进大机械首次开进农村,拉开了“场县共建,跨区作业”的序幕。当嫩江农场的6台迪尔375马力拖拉机和联合整地机第一次开进嫩江县长福镇的新发村,村里男女老少100多人跑到地里看热闹,有心的农民跟在机车后面用棍、用手称量翻起的黑土有多深。“35到40厘米!”人们奔走相告,称赞大马力的神奇,因为小四轮只能翻到20厘米。第二年开春,老百姓更是“眼见为实”,整不整地苗情大不一样。到秋后,每亩大豆产量相差20公斤,村民们心服口服。
拆掉篱笆墙,打破犁底层。大农机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长福镇党委书记刁世勇说:“过去乡镇干部走村串户动员,给补贴都不干,现在没有补贴主动要求整地的排着队等,几年时间农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截至2011年,黑龙江省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到4052万亩,已覆盖除大兴安岭地区外的12个地区65个县(市)105个农场。
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李俊介绍说:“2012年,垦区计划开展农机跨区作业5000万亩,目前已经完成代耕代播等春季农机作业2100万亩。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场县共建仍然是我省地方农村和垦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到2015年底,垦区农机跨区作业将达到6500万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20/18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