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金秋
通讯员 赵玥辉 文图
拥有4300万亩耕地的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跨上100亿斤台阶用了48年,跨上200亿斤台阶用了10年,跨上300亿斤台阶用了4年,而用“400亿”盛满“中华大粮仓”仅用了3年。这不断演绎着的“北大荒新奇迹”,主要得力于农业机械化。
“大马力”让世界为之震撼
走进农垦红星农场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农机中心,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在屏幕上,可以查看农场任何一台机车的作业情况、作业路线、作业亩数,还可看到拖拉机、收获机即时作业的真实画面和模拟信号。
这套数字化平台系统由中科院遥感所与农场共同开发,是农场首创、国内领先的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支撑平台。全场700多块地的土壤、水利、气象等13项遥感资料及各种信息全部记录在系统中,只需轻点鼠标,每一块地的方位、面积、形状,种植的品种、长势、成熟状况等信息便清晰可见。
迪尔、凯斯、格兰、久保田、洋马……在黑龙江垦区,可以看到世界最先进的各种农业机械,375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相当普及。目前垦区最大拖拉机达600马力,最大型谷物联合收获机430马力,最大型的青储饲料玉米收获机达775马力。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广泛采用自动化、信息化和机电一体化,能够多功能复式作业,可实现卫星定位、自动导航、深松整地、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即时测产等作业。垦区水稻、玉米等高产高效作物基本实现了田间作业全过程机械化,农机化率已高达97%,远高于全国54%的水平,农机装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大马力”让传统农业成为历史
2010年,垦区鹤山农场职工张洪军通过享受国家农机补贴、管理局和农场两级扶持政策及农机贷款,投入144万元购买了凯斯最先进的535大马力拖拉机。“以前开拖拉机,整天灰头土脸,一天下来,除了牙是白的,哪都是黑的。现在是听着音乐,开着空调,卫星定位,自动驾驶,穿白衬衣干活也没问题,那叫一个享受。”说起大马力的好处,张洪军是如数家珍。
大马力改变的不仅是驾驶环境,更关键的是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八五二农场引进的535马力拖拉机整地机车,将原来普通拖拉机单项完成的灭茬、深松、合墒、碎土、镇压等作业项目,一次复式作业完成,亩节本增效15元以上。通过大马力机车实现的土壤深松、秋整地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实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了蓄水保墒的“土壤水库”。
据介绍,一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500马力拖拉机,一昼夜联合整地作业可达1500亩,作业时速可达10公里,相当于普通型拖拉机的6~8倍;水稻高速插秧机是普通插秧机效率的1.6倍,亩增产可达5%到10%;采用机械化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大豆、玉米每亩可增产20%以上。
经测算,大马力机械节油、节种、节肥、节水等效果明显。在完成同等作业量的情况下,375以上大马力拖拉机比普通拖拉机节油至少20%;采用大型精量播种机播种玉米,每亩至少节约种子半斤以上。按照垦区4300万亩耕地计算,全部实现大马力机械化耕作,每年可节本增效20亿元以上。
拥有1100万亩水稻面积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普遍使用的进口高速插秧机一天能插70亩,是人工插秧效率的30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7%。一年水稻生产简单来说,只需“五个十天”就可完成,即:十天完成搅浆整地、十天完成水稻播种育秧、十天完成水稻插秧、十天完成水稻收割、十天完成秋翻地。
“大马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6月初正值芒种,按照“紧赶慢赶芒种开铲”的农谚,正是中耕铲地的大忙季节。然而,在黑龙江垦区多个农场间穿行,绿油油的大田里偶尔能看到一台正在趟地的拖拉机,大部分地块只见庄稼不见人。
土地实现集中连片后,对种植户来说,来自土地的收入变成收入的一部分,从土地中腾出身子从事养殖业、到园区务工、发展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又是一块收入;对农机户来说,集约化经营增加了收益,一台大马力收获机年收入可达50万元。赵光农场场长王宏忠说:“农户有钱有闲后,农场最时尚的事就是健身了。过去场部1.8万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到了晚上满满登登都是人,职工们反映广场不够用了,今年农场投资建设2万平方米的新广场。”大农机不仅加快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同时推动了农村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步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20/18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