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十谢共产党”唱响未来


    本报记者肖克 刘久锋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哟嗬喂,宽又广哟嗬喂……”2011年春节,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组的村民,一出花灯戏“十谢共产党”触动了广大群众的情感。“十谢共产党”迅即在茶乡湄潭的村村寨寨广泛传唱,龙凤村民用发自肺腑的心声,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将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进行着质朴的对比,透露出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也表达出对党真挚的无限的感激之情。

    走进这个距离县城9公里,有着672户2580人的村庄,小青瓦、坡屋面、白灰墙、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畴大坝、果园旁边,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喜爱之情、流连之意油然而生。是谁让这里变得如此美丽?是谁让这里的百姓变得这样富裕?是什么让这里这样引人注目?

    强组织凝心聚力

    “现在党的政策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党支部。”在与龙凤村田家沟组村民、田家沟旅游协会会长谭世才的交谈中,记者隐约获得了答案。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兴隆镇龙凤村党支部注重组织建设,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建设了一个全村两千多人信服、拥护的党组织和一支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工作中,认真开好每次组织生活会是该村的一大法宝,通过学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不断加强干部岗位职责培训,进而提高村干部的集体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村党支部按照“因人承诺”、“因事设岗”、“因地设岗”的原则,扎实开展党员设岗定职,为不同年龄段的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更好发挥“双带”和服务群众的作用提供了平台,切实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充分调动了无职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支部的工作紧紧围绕为群众谋利益、谋福祉、解困难而展开,为村党支部赢得了很强的凝聚力。

    抓产业富民强村

    在龙凤村田家沟,一面长长的文化墙上,描绘了田家沟从农耕时代到依托茶业致富、从肩挑背驮到骑自行车到轿车进农家的发展历程,这幅生动的壁画,深刻地诠释了这里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龙凤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要求,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园从600亩发展到5376亩,户均达到8亩,人均2.08亩,家家户户因茶致富;通过发展食用菌、优质米、订单蔬菜等,推动了村域产业结构优化;随着茶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这里成为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

    如今,龙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多元,家家户户购买了摩托车,100多户村民购买了小汽车,50多户家庭用上电脑,拉上了宽带。

    建新村春和景明

    近几年来,龙凤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开展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村庄整治”为重点、以黔北民居新村建设为标志的新农村建设。完善配套道路、供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全村共新(改)建黔北民居600多户,新(改)建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家家通电话,沼气普及率达95%、农电网改造率达100%,打造出了田家沟等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点。新建了涵盖农家书屋、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文化长廊、远程教育点等设施的农民文化家园。同时实施了600亩高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的打造,切实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提高了群众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龙凤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催生文明乡风,共建和谐家园。广泛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扎实有序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了村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文明村寨标准等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民主、自觉、有序、规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食用菌 蔬菜 增加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