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发
湖北潜江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湖北省监利县县委书记。
主持人:本报记者 徐恒杰 何红卫
嘉宾:湖北省监利县县委书记 董新发
湖北省监利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促使农业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增长强势,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不再居于被动态势?县委书记董新发告诉记者,该县正在通过促进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盘活现有农业资源,延长加工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全县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大县向“三化同步”快速发展升级。近日,记者在湖北监利采访期间约请到董新发书记谈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和体会。
主持人:感谢董书记作为嘉宾接受访谈参与我们的对话栏目。监利县是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您认为应该如何能在为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实现快速发展、跨越发展?
嘉宾:监利县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腹地。南邻长江,北靠汉水,境内河网密布,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长期以来,农业一直都是监利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仍然达到40%左右。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推出力度逐步加大,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难得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后发优势,再加上珍贵的发展机遇,我们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主体的发展,以此为载体推动“三化同步”,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大县的华丽转身。
主持人:要实现“三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大幅度增收是基本的条件。对监利大多数农民来说,增收致富的“第一桶金”是什么?
嘉宾:像许多农业主产区的农民一样,我们县的大部分农民也长期不能从粮食生产中获得发展的“第一桶金”。众多中青年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目前有约38万人长期在县外打工。他们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获得较好收入的同时还为家乡争得了“面点师之乡”等口碑。但随着我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对监利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已经可以从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在本地获得增收致富的“第一桶金”了。
近年来,我县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了崛起性的发展态势,对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起到了良好带动作用,也使广大农民从中获得了较好的利益。比如福娃集团按照“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与多个乡镇(场)建立了4万亩有机稻生产基地,与全县其他乡镇签订了120万亩的优质水稻订单合同,建立了企业与合作社、农户之间利益共享新机制,推出了中国名牌产品“福娃大米”、享誉全国的糙米系列食品,带动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我县去年水稻收购开称价是1.48元,最高达到1.55元,比周边县高0.2元左右,可能是全国最高的。而且,通过“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组织方式,农民的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在到龙头企业上班之余照顾种田的事情就足够了。这样,广大农民正在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收益正在实现最大化,幸福指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主持人:您认为“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组织方式是不是可以很好地回答人们对未来“谁来种田”的疑问?
嘉宾:“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组织方式中,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很好的联接载体。年轻劳力出去之后,老少妇女、老人留在家里感到很为难的事,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来帮助,来把他们接过来帮他们干,比方说,家里没有了强壮的劳力,育秧没有办法育,他们不懂这方面的情况,育秧以后要插秧,也要请人,耕整也要找人,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周老嘴镇这个地方就由福娃集团牵头组建了一个三丰合作社,建了一个50亩地的育秧工厂,这个组织呢首先还不是我们政府的行为,首先是农民有需求,然后由当地农机站的站长引领,把福娃集团的产业链结合起来,组建这么一个合作化组织,做些什么事呢?首先是解决早稻集中育秧的问题,把秧育出来以后,通过机械合作化组织,把育好的秧苗,帮老百姓插,耕整田,这样就解决了老百姓育秧、插秧、耕整田困难的这些问题。通过这种模式的探索,我们就觉得这是解决“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种田的最好办法,解决他们在种田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矛盾。通过农机合作组织,来解决育秧、机插、整田,然后全程来推广管养技术,跟踪管理,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治病,这个技术通过合作组织来全程负责,目前我们在这个方面走出了这一步,在实际的工作中,除了我们三丰农机合作组织之外,下面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社还有不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14/18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