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五四
没有谁能相信,内蒙古河套灌区能被水淹,然而这已经成为了现实。6月下旬的几天里,连续大雨袭击了内蒙古河套灌区,最大降雨量达到171毫米,最小60毫米,平均达到82.5毫米。这是1954年该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也是该地区近40年来集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次。查阅气象资料还发现,近几年这里年均降雨量仅为53毫米。
记者7月初赶往灌区采访,一份资料显示,灌区所在巴彦淖尔市全部7个旗县区、47个苏木乡镇(办事处)458个嘎查村(居委会)受灾,涉及人口62.75万人,因灾直接死亡1人,伤1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28.17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92.36万亩,绝收面积167.23万亩。倒塌房屋835间,严重损坏房屋2231间,一般损坏房屋16381间。死亡和失踪牲畜4263头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造成直接损失57.41亿元,其中农牧业损失42.5亿元。
站在灌区主排水通道之一的四排干渠的坝上,记者看到尽管已经雨后天晴了几日,渠内依旧水满扑岸。沿渠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村庄,排干渠溢出的大水淹没农田,进入村舍,目力所及,一片泽国。临河区建国村三社70多岁的村民郭万金对记者说,这样的大水他1975年见过,这是第二次见。因为该社紧邻排干渠一处桥旁,大水淹没桥后形成溃坝。村民们说,幸亏解放军及时赶到,否则他们村早被冲跑了。记者来到溃口,上百位妇女正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取土垫坝。一位村干部说,他们已经连续在坝上干了7个昼夜。建国村位于排干渠以西的4000多亩耕地全部被淹。
在该市最大的农业生产大县五原县,记者看到,大片大片的农田都泡在水里,抽水机没日没夜地轰轰作响,一户户守候的村民们盼望抽干地里的积水,盼望能够抢回来一点损失。宏胜村村民张金几十亩地全部被淹,他在地边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了。他对记者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他种的小麦玉米和葵花等都泡在水里,今年的收成已经成为泡影。
五原县有耕地230万亩,全部引自黄河水自流灌溉,是国家产粮大县,农业部确定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这次水灾造成农作物成灾面积达172.4万亩,近100万亩绝收或大幅减产。银定图镇7个行政村64个社16多万亩耕地全部受灾。
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由于河套地区土地普遍盐碱化程度高,即使水淹不严重的农作物,也会因为盐害和雨后暴晒而减产或绝收。不仅如此,该地区土壤属黏土性质,渗水缓慢。今后一段时间里,这个地区农作物发生大面积病害也是有可能的。有关人员认为,后续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
河套灌区农村是典型的“不需要雨水”地区,该市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副局长陈海青说,由于用水制度的改革、节水意识和措施的增强,近些年忽视了排水建设,特别是投入严重不足。排干渠淤积严重,水草疯长,一些排干渠里还种上了庄稼和树。因此一遇水灾或洪水,往往会出现排不出水甚至倒灌现象,此次突发大面积降雨,这个问题已经显现。他进而认为,解决河套的排水问题刻不容缓,但光靠一个地区的力量远远不够。
资料显示,目前内蒙古河套灌区国管工程完好率仅为70%,群管工程完好率不足40%。该地区水利设施的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和带病运行等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总干渠上的四座分水枢纽已经运行50年左右,接近使用年限。排水设施均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70%以上处于带病运行,再加上泵站附属设施配套不完善,使整体效率明显低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10/18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