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齐河县先后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改造和农田林网“三大工程”的资金就达4.73亿元。
农民的“粮食情结”、政府的“粮食责任”,一年又一年,为粮食安全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提供着可靠的保障。
落实中央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强壮农业筋骨,提升种粮效益,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连年高涨
夏粮再获丰收,首先得益于强农惠农富农、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持续增强。今年,中央在年初提前预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高产创建等补助资金1325亿元的基础上,又下拨了243亿元农资综合补贴,直接补给种粮农民。并且较早公布了小麦及其他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每斤小麦价格提高7到9分钱。
中央的“普惠”政策优先考虑主产区,在规划、项目、资金、科技扶持上予以倾斜,帮助改善主产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力图打破“产粮越多,财政越穷”的怪圈。中央的“特惠”政策也重点考虑主产区,去年有800个产粮大县分享211亿元奖励资金。中央财政今年安排16亿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做到了冬小麦主产区全覆盖。
有中央政策引领,主产区稳粮增粮的弦绷得越来越紧,有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态势,一方面把中央政策不折不扣、及时准确的落实到田间地头,另一方面积极出台地方配套措施,在中央政策基础上“加码”,有针对性地强化重点工作。
早在今年2月份,山西省就紧急下拨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2.3亿元,较去年提前近半个月。为进一步促进全省粮食生产,减轻农资价格上涨对种粮农民造成的负担,省财政又增拨粮食补贴资金10.03亿元,专项用于粮食补贴标准提高和补贴范围扩大。
河南省对中央各项支农惠粮政策的落实从来不打折扣,对于涉农补贴资金,坚持“一分钱也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误、一户也不能漏掉”的要求,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甘肃则抢抓政策机遇,将中央安排的粮食直补资金等,通过惠农资金“一卡通”直接兑现到农户手中。今年省里还制订了《2012年甘肃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补贴资金向粮食作物种植大县、农机化示范区(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县、病虫害防控重点县适当倾斜。
农业综合开发、粮食主产区推广高产创建、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等等,一系列夯基础、强筋骨,提升土地综合产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得以有力实施,形成了中央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合力抓粮、整体推进的态势。今年全国夏粮增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各地“藏粮于地”、土地产能持续发力的结果。
在粮食“八连增”的高起点上,今年江苏全省夏粮创高产力度则进一步加大,共扶持建立了小麦万亩示范片169个,比上年增加了52个,优良品种覆盖率继续保持在了90%以上。
今年年初,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力保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的意见》,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18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粮食高产创建力度,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00个以上,打造一批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示范镇。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期,还从省长基金中拨出4500万元,与国家补助资金捆绑配套使用,全面推广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禾苗地上长,五谷土中生,农民种地最讲究地力,培植地力靠的是农田基本建设。去年的“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又在各地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尤其是遍布山梁沟岔的“小农水”,在粮食主产区的土地带来新的生机:
“这两年政府投资引水源、修渠道,村里的8000亩望天田用上了黄河水。”山东博兴县姜韩村农民张广彬说,去年大旱,小麦却浇上了三遍水,亩产能上千斤;今年“老天”帮忙,收成更好。在老张看来,水利对于粮食,绝对是件长远的大事情。
在湖北省广袤的江汉平原上,从2011年12月开始,490万人次劳动力、47.2万台套挖掘机则掀起了一轮兴修水利的热潮。据介绍,20万口塘堰的目标达到后,荆楚大地沉睡多年的“小农水”将复苏,湖北全省农村将新增5.1亿方的蓄水能力,相当于新增5000个10万方的小二级水库,500多个中型水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28/18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