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喀斯特王国”的反贫困壮歌


    这些模式的背后,是一个个产业发展的浓缩。

    如今,在石漠化区域,曾经乱石嶙峋的喀斯特地区,石缝中长出了青草和绿树,在改变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成为农民的增收之源。人们在生态经济的方略指引下,发展特色经济、农特产品生产加工,贫困户收入大幅增加;曾经沉寂的大山上,响起了牛羊的欢叫,数十万贫困农民赶着牛羊奔小康,也成就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旅游美景;曾经被人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发展花椒、金银花、蔬菜、火龙果、核桃等优势传统产业,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实现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采取“一事一议”方法,整合资金搬迁扶贫,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还从包容性增长和社会公共事业均等化中去缩小差距,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发展:后发赶超冲出“洼地”

    石漠化地区,是贵州建设小康社会难“啃”的“硬骨头”,也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软肋”。去年初,贵州省奏响了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的号角。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摘帽”作为扶贫工作的主导思想,把扶贫开发脱贫致富作为全省“第一民生工程”,把“十大助农增收措施”作为主要抓手,把“摘帽不摘政策”作为激励机制,决定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贵州出台的“减贫摘帽”政策措施,鼓励贫困县率先减贫摘帽,去年兴仁县、盘县、施秉县3个县、66个乡率先减贫摘帽。

    贵州实施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尤其自作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近三年来,在国家专项资金和本省加大投入的保障下,贵州共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5549平方公里,较好地保护了生态,为建设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贵州把调整结构、突出重点、规模发展、推进产业化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性工作,确立了核桃、草地生态畜牧业、烤烟、油茶、中药材、茶叶、特种养殖、脱毒马铃薯和乡村旅游业等作为十大扶贫产业。

    与此同时,贵州建立了“政府引导产业、企业申报贷款、专家银行评估、企业承贷承还”的政银企合作机制,探索政银企扶贫融资模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推进产业扶贫,全省形成“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和面上牛羊和干果”的产业布局,贵州省扶贫开发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

    贵州把石漠化地区等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实施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在这些地区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差别化扶贫和社会化扶贫,积极实施产业化扶贫、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实施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行整乡、数乡、整县、区域推进,连片开发,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相结合,扶贫脱贫攻坚与政府保障相衔接的多民族聚居山区省份的具有贵州特点的扶贫开发道路。

    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国发2号文件,将贵州“后发赶超”上升为国家战略,把贵州定位为扶贫攻坚示范区。

    4月,在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再次发出决战贫困的动员令,向贫困发起总攻,贵州不能等、不能靠,只有主动进取,坚持“三化兴三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才能够冲出“贫困怪圈”和“经济洼地”。

    5月,国务院扶贫办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支持贵州建设扶贫攻坚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助力贵州脱贫。同时,贵州省150万生态移民工程启动,石漠化山区贫困户也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而即将搬出大山。

    而今,在国家多家部门对石漠化片区进行调研后,将制定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助力贵州发展。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再次站在了发展的节点上。

    栗战书多次强调,防治石漠化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既是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如果不下大气力治理石漠化,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局面就难以真正形成,农村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就难以真正改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漠化 产业化 相结合 花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