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黑龙江良种化工程让农业赢在起跑线上


    连续11年,累计投资达2.14亿元的农业良种化工程,使黑龙江省种植业品种更换周期由过去的7~8年缩短为3~5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了3年更换一次。全省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良种科技贡献率达40%,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种子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如果说农业的发展进程是一场接力赛,那么种子跑的就是第一棒。早在2000年,黑龙江省就启动实施了农业良种化工程,使全省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良种科技贡献率达40%

    选育254个优质品种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化工程正是抓住这一根本,从品种选育、推广入手,以品种创新来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省种子管理局局长由天赋介绍,良种化工程实施以来,通过产学研结合、多元化投入、产业化运作,黑龙江省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截至2011年,全省招标选育了254个优质及专用品种。

    这些选育品种中大多数品质指标已与国际标准接轨,有的品质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另有一些品种填补了省内空白。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选育推广了鑫鑫2号、宾玉4号等38个玉米高产、耐密、抗病新品种,实现了玉米品种由“稀植大穗型”向“收敛耐密型”的重大转变;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5年前种植的品种提高1个百分点,高产、高油、抗病、耐密合丰42号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达到23.04%;寒地水稻五优稻4号品种的品质及抗病性、抗倒性、抗冷性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品质水平与日本A级品种接近。

    现在这些品种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核心品种。据统计,全省已有35个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192个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2011年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共计1.6亿多亩,占黑龙江省种植面积的83%。黑龙江省主栽品种日益突出,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

    1200份育种材料蓄势勃发

    选育新品种,科研能力是关键。通过良种化工程的实施,黑龙江省形成了以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为主导,以种子营销企业、民营科研单位为辅助,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开展品种创新的科研育种体系,全省有新品种选育能力的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达到137家。

    育种离不开优质、丰富的育种材料。种子科研工作者在增强种子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大种子外引力度,加强优质品种储备,丰富了黑龙江省种子库和种子群。良种化工程实施以来,黑龙江省从全国18个兄弟省引进省外品种218个,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13个国家引进农作物优良新品种219份。共引进育种材料1200多份。

    育种单位充分利用引进的种质资源,解决育种中的遗传基因狭窄问题,扩大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创制骨干育种新材料,从而选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增强了科研育种后劲,为优质品种培育、选用奠定了基础。

    年6亿公斤良种保供应

    为保障种子供应,增强良种繁育能力,黑龙江省通过实施良种化工程,巩固完善了生产繁育基地,并对主栽农作物品种进行集中繁殖,满足了农业生产用种需求。目前,全省种植业种子繁育基地扩大到330万亩,年可生产原种1500万公斤、良种6亿公斤。

    黑龙江省良种供应能力也得到增强,良种流通速度加快,全省基本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种子经营推广供应新体系。全省商品种子供应率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目前的75%,其中杂交作物供种率达到了100%,水稻供种率为80%,大豆供种率为48%,小麦供种率为73%。

    良种化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强了黑龙江省培育优质品种的能力,而且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步伐。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黑龙江省在10个生态区建设优质农作物品种示范展示园区56个,示范面积9100亩,年示范品种31个,展示品种512个。农民看了以后,都认为示范点品种好,种的好,管的也好,纷纷表示自己以后也争取能用上这样的好品种,科学种田,增加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种子 检测 大豆
上一篇 : 编者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