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在合作中实现丘陵山区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刘艳涛

    进入6月,重庆便渐渐显露出它的“火炉”温度。然而,穿梭在巴渝大地,当看到点缀在崇山之间、独具特色的巴渝民宅每每掠过,当看到大大小小的农田,就像一块块手帕散落在山坡上时,便让人感觉阵阵清新。

    作为丘陵山区,让重庆农民集中居住并不现实。有的村庄过于分散,从一户农家到另一家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耕地就更为宝贵了。在重庆看不到北方一望无际的麦田。这里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且高度分散在崇山峻岭间。

    在这样的农业条件下,如何才能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如何才能盘活特色农业资源,如何才能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效益的提升,这是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或是各种农业产业资源之重组,或是分散弱小农户之聚集,或是多方农村市场主体之联合,以此最大限度地产出效益,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为问题的破解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今,联合、合作、重组,这些典型的市场经济行为,已经通过合作社的组织方式渗透到重庆整个农业产业的方方面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重庆农业产业化重要的组织和经营形态,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打破小规模分散经营,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

    山地、丘陵、平坝分别占幅员面积的14.6%、85%、0.4%,人均耕地仅0.6亩,农业人口却有近百万,很多人为重庆市万州区的农业出路担忧。但走近它,就会发现这个担心有些不必要了。

    享有盛誉的“鱼泉”牌榨菜、“宁兰”牌花生牛奶、“老川江”牛肉制品等优质农产品品牌都产于此地。在这些农业产业的背后,一定会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活跃的身影。

    “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农业产业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万州区农委负责人说。

    “人均耕地0.6亩,如果一家一户种养,再高效的品种也富不了啊,除非种金子。”说起合作社,从事几十年养殖业的农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书清感慨颇多。

    “我见证了合作社的从无到有,经历了养殖业的起起伏伏,看到了农民从事养殖业的悲悲喜喜。”丁书清说,过去家禽养殖风险很高。品种单一,产量小,分散的小规模很难形成市场影响力。要么不能满足市场所需,要么生产积压。科学的养殖技术、管理方式很难大规模推广应用,光是疫病风险就可以让农民赔个精光。农民收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不上产业化发展了。

    289个家禽养殖大户联合组建农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之后,情况变了。

    合作社把解决社员生产、销售的实际困难作为首要任务。开展了产前、产中、产后多方面合作,实施绿色、生态养殖。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饲料、鸡苗、兽药可降低养殖成本20%。统一养殖和防疫技术又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小鸡成活率,有效解决了合作社社员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等问题。2011年,87个生态养殖户年出栏优质生态土鸡近120万只,全部在出栏前一个月,就被商家高价抢购一空。2011年销售额突破2.2亿元,占据全区家禽市场份额40%以上。

    “合作社的发展,关键看服务,服务是连接各养殖户与合作社之间的纽带。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的综合配套服务,其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弥补了农户‘干’不了,集体‘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的空缺。”丁书清说。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大促进了农民的联合与合作。据重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8年底至今,重庆市合作社数量从3785个迅速增加到1.3万个,增长2.4倍,居于西部第三位,农民参合率为31.4%。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一体化、品牌化经营水平,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特色高粱可是綦江区郭扶镇农民的宝贝。为了集约化生产,镇里成立了骑龙红高粱产业股份制合作社。“然而多年的种粮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合作社也避免不了种植高粱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只有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农民的效益才能有保障。”该合作社负责人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高粱 耕地 饲料 农业产业化经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