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相继建成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初步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网络。不仅为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已累计为509万无电人口解决了通电问题,并且以2010年西藏实现‘户户通电’为标志,在经营范围内基本解决了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孙吉昌说。
全国交通系统近年来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已成为一项“惠民工程”和受广大百姓欢迎的“德政工程”,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有路走、有车坐。截至目前,我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50万公里,东部和中部“村村通”公路目标已经实现,西部9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全面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
如果说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那么在广袤的乡村,农田水利设施就是一条条“毛细血管”,关系到农产品的丰产丰收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6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拟用10年时间解决全国3.23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已经解决了2.66亿农村居民和146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目前,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5亿亩,居世界首位,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1亿亩。在占耕地面积一半的有效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16/18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