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只有自身过硬才能赢得群众信赖”


    本报记者 冯建伟

    走进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上头工村,仿佛置身在一座花木大氧吧。漫步环村10公里徒步休闲小道上犹如穿行在林间,眼前的农家小院环抱在绿树丛中,宽阔的柏油面路延伸到家家户户。这里村容整洁,乡风纯朴,记者处处体验到这个由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和睦大家庭的热情好客。问起上头工村缘何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说是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走出一条特色苗木花卉发展的致富新路。

    特色经济带出致富路

    二十里店镇上头工村,位于呼图壁县城以东2公里、占地面积25.7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167人。村民种植苗木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从1986年起,全村家家育树苗、户户有片林,到1996年已发展造林苗木5000亩。

    2008年,村党总支书记张新平参加了自治区在江苏苏州组织的首次村干部培训班后,决心带领全村在高档观赏树种和种苗生产这一优势产业上做文章,将苗木种植由单一型向多样化、粗放型向独特型发展的经营方式转变,发展繁育特色苗木花卉走向市场。

    2008年12月28日,村党总支选派了46名有经验的种苗大户到疆内外市场进行详细考察,在考察中发现,苗木客商对原产于东北的如白桦、樟子松、云杉等珍稀苗木需求量不断增加,随即发动种苗户积极试种,当年就增加苗木面积3000亩。如今新品种的引进获得了成功,繁育出的苗木供不应求。以前一棵常规树种平均最多只能获得2角钱利润,现在通过引种高档珍稀树种后,利润较以往翻了几番,仅此项措施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2009年上头工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品种180多个,形成了以落叶乔木、常绿树种、花灌木等五大系列,年出圃苗木花卉7000万株,销售外地苗木1500万株,年底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已经成为全疆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苗木基地。

    近年来,上头工村的党员发起成立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有专业合作社5家,合作社党员15名,社员220名,带动农户102家。今年仅春季合作社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苗木远销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

    自身过硬赢得群众信赖

    在上头工村党总支党员活动室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立足岗位做贡献、创先争优党先锋”的党员学习栏,党员干部的学习体会贴了满满一黑板,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村党总支书记张新平撰写的《推进低碳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学习体会。张新平说:“基层党组织是群众的一面旗帜,只有自身过硬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上头工村党总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不断改善村级干部队伍文化素质结构。今年24岁的朱雪松目前是村里最年轻的共产党员,党总支把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经常让他参加各项党员活动。目前上头工村干部中有50%达到中专文化,15%达到大专文化,已培养后备党员干部5名。

    村民一组张吉尧一家4口,妻子患病不能劳作,每年治病吃药花很多钱,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村党总支先后从全村党员的捐资组成的“党员扶贫金”中拿出1700元帮助他解决困难。今年春种前,张吉尧春耕缺少资金,党总支又帮他联系来8万元贴息贷款,解了他燃眉之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上头工村党总支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联一帮二带三”活动,每个党员干部至少联系一户贫困户,帮扶两名困难家庭。

    2009年,村党总支先后在2个苗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组织合作社党员与农户结对,每名党员种植大户和技术骨干结对帮扶联系5~10户农户,帮助他们解决生产、销售难题。

    要让经济、文明双丰收

    富裕起来的上头工村群众不满足物质生活的充裕,还要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2008年,上头工村党总支拿出11万元,对村里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和文明村民学校进行重新修建,广泛开展“爱我村庄、诚信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倡导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

    一组党员张丽燕一家就是典型的文化户,每到节日她家里就成了文化活动的“阵地”。在她的带动下,上头工村业余表演队已经发展到了2支,业余演员就有120多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苗 品种 白桦 造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