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赵正义演绎“当代鲁班”传奇


    本报记者 王景山

    他36年锲而不舍立足岗位成才,从砌墙抹灰的农民工到企业经理,从初中生到研究生,再到高级工程师,拥有专利102项,其中49项为发明专利;

    他15年前发明了“混凝土预制构件组装式塔机基础”(世称“赵氏塔基”),填补了世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近百年的空白,仅在我国建筑业全面推广,每年就可节约水泥196万吨、钢材33万吨、砂石料1130万吨,减少混凝土垃圾725万立方米,产生经济效益61亿元;

    他就是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我国科技泰斗王大珩誉为“当代鲁班的农民工发明家”赵正义。

    “赵氏塔基”——经典发明

    在人来人往的京郊昌平北站,山脚下一栋不显眼的简易两层小楼,若不是挂着北京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牌子,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些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66岁的“赵氏塔基”发明人赵正义就在此办公。

    “赵氏塔基”是一种替代传统整体混凝土现浇塔机基础新技术——混凝土预制构件组装式基础。人们现在看到建筑工地上那些高耸入云的固定式塔机,其传统安装方式需要有个一次浇筑而成重达数十吨的整体混凝土基础,费用3万元,还要经过近30天的养护才能达到装机条件,塔机装拆一次,基础便报废一次,从而形成大量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而“赵氏塔基”一次投入约2.6万元,可在30年内重复使用50~100次,两个小时内便可轻松完成类似儿童拼积木一样的不同组装,安全系数是传统基座的120%,是塔吊安全系数的4倍。据了解,目前国内固定式塔机已超过25万台,若全部推广“赵氏塔基”,就会实现本文开头所述效益。

    那么,效益如此巨大的发明,又是怎么落到农民工身份的赵正义肩上呢?

    1997年初,赵正义任总经理的建筑公司要淘汰老旧的轨道式塔机,准备引进最新的固定式塔机。在考察市场上固定式塔机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时,赵正义第一次发现了与塔机配套的整体现浇混凝土基础存在的诸多重大弊端。这道存在了几十年的世界性技术难题遇到了生来乐于面对挑战的赵正义。1997年6月,赵正义用了3个多月时间,经十余次修改设计方案,终于设计生产出第一套由13件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配组合为一体的固定式塔机的基础,用来替代刚刚购进的一台QTZ400型固定式塔机的整体现浇混凝土基础。

    两院院士、中国信息产业奠基人罗沛霖在认真考察“赵氏塔基”研发情况后认为:“赵正义用人们认为再普通不过的传统材料,破解了困扰业界几十年的一道技术难题,成为一项节资节能减排标志性新技术和经典发明。”

    立足岗位——厚积薄发

    “我只是2.6亿农民工队伍中极其普通的一员,我能做的,大多数人也完全能做。一切成功的机遇属于有准备并不懈奋斗的人,重大机遇青睐有社会责任感并甘于无私奉献的人。”采访中,赵正义不止一次地这样说。

    1946年出生于昌平镇三街一户农家的赵正义,初中毕业时因家里无力负担继续升学而回乡务农,1976年进入乡镇建筑企业成为农民工。赵正义30岁时开始干起了瓦工行当。入行仅3年,他的技术水平就超过了从业十几年的师傅,成为企业瓦工的标杆和旗帜。从1976到1993年,他17年一路拼搏进取,走过了从瓦工、班组长、质检员、施工队长到企业经理的成才之路。

    赵正义说他人生有“三宝”:

    一是自信和自强:确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更相信自己的智商不比任何人低。

    二是学习:他深信读书是学习前人知识经验最便捷的途径。他不论白天如何劳累,每天静下心来读书超过2小时雷打不动,30多年不曾间断,自学了中专至大本的建筑施工专业教科书。2006年,年过花甲的赵正义经中央党校特批,被破格录取攻读在职研究生班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他的题为《优化创新场域,把农民工造就成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的毕业论文,受到答辩委员会一致高度评价。

    三是创新:他创造了室内抹灰护角制作的新工具和新工艺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以他的创新方法对《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每隔2~3年,必有一项与他的工作相关的创新成果问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经济效益 立方米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