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红卫 冯克
荆门打造“中国农谷”?
无论是远在“天边”的美国硅谷,还是近在“咫尺”的武汉光谷,“谷”的概念似乎总是与尖端科技和创新精神密不可分,跟农业也有关联吗?
没错,上世纪80年代引入“硅谷”一词后,重庆、南京、昌吉、沈阳等地曾先后提出建设“农业硅谷”,“农谷”的概念,也就随之出现。
尤其是去年,被称作“荆楚之门”的荆门市旗帜鲜明地叫响了打造“中国农谷”的口号,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上升为湖北省的“省级发展战略”,很快在“三农”舆论圈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有专家称,荆门市打造的“中国农谷”就是要在“三农”领域建一个“深圳特区”!此说一出更令人好奇,记者日前走进荆门,只想探究一点:要配得起“特区”的名号,担当起“深圳”的类比,此一“农谷”究竟“特”在何处?
“特”在必然——“中国农谷”因地而生,顺势而为
步行于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的“中国农谷广场”,畅游在屈家岭文化遗址,你一定会被扑面而来的农耕文明所陶醉:
这里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种、第一只彩陶纺轮、第一座隔墙连间式住房遗迹,形成了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
这里曾是湖北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如今是全国100个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试点单位;
这里拥有耕地15万亩,林地12万亩,果园5万亩,形成了以优质果蔬、特色养殖、食品加工和文化旅游为支柱的主导产业;
这里位居中部之“中”、湖北之“心”,位于武汉市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交汇处,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蕴含着巨大潜力。
深厚的文化底蕴、巨大的土地优势、叠加的政策环境、便利的区位交通……正是这一系列地缘和资源优势,让2009年编制屈家岭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几位教授眼前一亮,进而勾画出一幅以屈家岭为核心区、覆盖荆门市全域的“中国农谷”建设蓝图:
以“湖北样板、全国一流”为目标,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将屈家岭建设成集高科技农业生产示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休闲观光、农耕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屈家岭·中国农谷”,使之成为武汉及周边大中城市的“后花园”。
2010年,“屈家岭·中国农谷”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通过农业部审批;去年9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到荆门专题调研;去年12月,荆门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高举中国农谷旗帜,坚持三化同步,建设四个荆门”的目标;今年2月中旬,省委省政府在荆门召开现场办公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省级战略,正式实施建设“中国农谷”;3月12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荆门市加快创建中国农谷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农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
从梦想走进现实,最终上升为省级战略,打造“中国农谷”的时间表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究其原因,正在于“中国农谷”的大胆构想与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顶层设计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农业强省的战略思路高度契合。
在规划的调研论证环节,就有专家提出:当前,我国在“三农”问题上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如何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等诸多深层次问题。依托荆门的自身优势建设“中国农谷”,顺应了中国“三农”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先行先试,有利于积累经验,为传统农业区破解“三农”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出一条“一揽子”解决路径。
在去年调研屈家岭的时候,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明确强调,建设“中国农谷”正是体现湖北农业大省地位的需要,要把“中国农谷”作为省委省政府、荆门市委市政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科学发展在农业战线重中之重的一个体现。
有人会问为什么是荆门?市委书记王玲最有发言权:“荆门境内有山岭、有岗地、有平原,有水田、有旱地、有林地,是一个最能代表湖北农业自然条件、农业作物种类的典型区域。在这个地方打造‘中国农谷’,对于建设农业强省具有标杆意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26/18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