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改革创新。重点有两方面:一方面,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目前,全市承包合同签订率为99.68%,权证发放率达99.44%;农村承包地流转率59.3%。另一方面,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主要是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为形成合理的城镇建设格局奠定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共建合力
全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局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结合发展实际,探索了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都市农业发展道路。
探索和实践2003年北京市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深入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都市农业成效显著。
保障鲜活农产品供应,发展基础性产业。稳步推进菜篮子工程,每年发展设施农业4万亩、外埠蔬菜基地4万亩,率先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县(乡镇)创建、优级标准化基地创建活动。加快建设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中关村良种创制中心和丰台品种权交易中心,初步确立了全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交易交流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三中心一平台”地位,培育了“中蔬”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品牌。
瞄准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融合性产业。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家,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69家;农民工资性收入比例达到65%。休闲农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市农业休闲观光园达到1300个,实现收入30.4亿元。
拓展生态服务价值,发展低碳产业。投资46亿元实施农业基础建设和综合开发规划,农田节水灌溉率超过90%,农田景观成为都市亮丽风景。建立了农业生态价值评价机制,农业生态价值超过1万亿元,有力支撑了首都“世界城市”建设。
都市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加速器。“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7%,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增长7.6%,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
经验和体会市委、市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举措,有力推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不断深化农业认识定位。2009年,市委市政府重新认识首都“三农”,明确“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确立了都市农业是“建设世界城市的特色产业、首都生态宜居的重要基础、首都高端农产品供应和城市应急安全的基本保障”三个定位;2010年提出要着眼于“基础设施最领先、成果转化首选地、籽种品种顶尖级、机械装备现代化、服务体系最完备、人才素质第一流”的标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不断优化农业发展布局。提出了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五区”布局。在城市农业区,重点发展家庭农业、社区农业等城市农业;在近郊农业区,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会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在平原农业区,重点发展加工农业、设施农业、现代种业与景观农业;在山区农业区,重点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在京外合作区,重点发展外埠农产品基地。
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成为市委市政府安排的两个全市性会议之一,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不断完善农业政策体系。着眼全面统筹,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坚持分类推进,近年来每年安排8亿元推进菜篮子生产,安排1亿元支持种业发展,安排1亿元支持产品农加工业发展;率先建立了农田生态补偿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增加到19个,基本涵盖了主要农产品。
不断强化服务体系支撑。围绕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农资、农机、农业信息化、农村金融、农产品流通、农业用水,推进都市农业九大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农地流转率达到46.7%;实施产权制度改革,91.4%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革任务,2011年620个村人均股份分红3525元。
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05/18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