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兵兵 通讯员 李建忠
山东省寿光市,没有名山大川,但一张“蔬菜”名片,让寿光人擦得鲜亮;一场蔬菜科技博览会,奏响了“绿色、科技、未来”的强音。
4月下旬,记者在寿光菜博会采访,围绕“科技”这一核心话题,看展厅,访企业,问菜农,试图探寻菜博会的长盛秘诀,探寻寿光攀登蔬菜科技“珠峰”的奥秘。
科技助力——
奇蔬异果争相斗艳
“这边是‘独树成林’,这边是‘万果同根’,这次真是开了眼了。”在菜博会5号厅,来自昌乐县鄌郚镇泊庄村的农民刘福兴惊讶得合不拢嘴。
“独木成林”,是菜博会展示的“蔬菜树式栽培技术”。这一技术,把普通的西红柿、黄瓜、彩椒等蔬菜,甚至西瓜、哈密瓜等一年生蔓生水果,都培育出了一株株的“大树”。“万果同根”,主要是十几棵高约3米的茄子树,上面竟分别生长着三种颜色的上百个茄果。
除了精美的果蔬,神奇的科技,菜博会8号展厅内还有用蔬菜、果实、种子、干果等组合而成的310多个蔬菜艺术景观,融科技文化于一体,体现了菜乡的深厚底蕴。
据介绍,本届菜博会共展示名优蔬菜、瓜果、花卉品种2000多个,现代化栽培模式30多种,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墙体栽培、立体栽培、滚筒栽培、立柱栽培等十几种国内国际最前沿的科技种植技术,让人目不暇接。
机器人应用——
昭示农业自动化方向
在菜博会七号厅的前沿技术区内,一台嫁接机器人转眼间把两株菜苗自动嫁接在一起;另外一侧,一台采摘机器人,正在自动采摘草莓。
嫁接机器人发明者、中国农业大学张铁中教授说:“这台通用型嫁接机器人,一小时可完成400株,另外一台双向高速蔬菜嫁接机器人,一小时可完成800株,是人工作业的6到7倍,嫁接成功率高达95%。”
中国农业大学另一位博士张凯良,是采摘机器人的发明人。他说:“这台机器人名叫采摘童1号,它采用了机器视觉技术,能准确判断草莓位置,靠颜色自主识别成熟的草莓以及果梗位置,既能剪下成熟草莓,也不会误伤果实。”
与机器人展示区相隔不远的地方,一处展台的管理员耿长兴向记者介绍了他的机器人研发成果。原来,与前两台机器人不同,这家公司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了。“智能喷施机已申请到了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可以补贴30%,锄草机器人尚无补贴,4组锄草系统的锄草机器人价格在50万元左右,比较适合企业使用。”耿长兴说。
人有我优——
科技之火在菜乡传承
菜博会上有多场高端科技论坛,而听讲的有近半都是土生土长的寿光农民。与寿光农民聊天,讲的也都是种苗的培育,种植技术、技巧的改进。于是,有了“桃树一边倒”技术,有了“草地杏园”技术,引进、改良、独创的科技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不难理解,是什么让寿光蔬菜水平领跑全国。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寿光市农业局局长杨维田说,“抓住了科技的‘牛鼻子’,有浓厚的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我们才有攀登农业‘珠峰’的信心和决心。”
据杨维田介绍,寿光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省农科院、山东农大等46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校合作,开展蔬菜育种、育苗、植保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
寿光农民有10万多人获得了“绿色证书”,2.4万人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资格,180人成为了“农民科技专家”。寿光农民现在常年在外的有3000多人,主要是到外地市县乡担任蔬菜农艺师、科技特派员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05/18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