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大农机显示大威力


    本报记者 高文 刘伟林

    4月12日一大早,一场春雪不期而至,给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盖上了一层薄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大用镇,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的2100平方米场库棚里,整齐地停放着上百台造型各异、功能齐备的大型农机具,这些已经休整了一冬的农机“大块头”们像整装待发的勇士一样,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这场雪下得好,可为马上开始的春耕省大事了。”前两天还在为实施喷灌作业忙碌的合作社理事长林永明舒了一口气。

    农机专业合作社艰难起步

    林永明是沈八村的种植大户,2001年,他与邻近地块的两个农户一起连片耕种了120亩耕地,统一种子、统一农机,方便了管理,降低了经营成本。这段经历使他迅速抓住省里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机遇,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呼兰区农业局局长孙志国介绍说,为探索发展大型农业机械化的新路子,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3年,黑龙江省政府投资1800万元在克山、海伦、呼兰、富锦4个县(市)18个村建立农机作业合作社试点,沈八村是试点村之一。

    “我看准了这个机会,在省政府投入100万元的基础上,和几个农机大户又千方百计筹措了81万元,算是挑起了头。”林永明谈起了合作社的创业史,“但是由于农民每户土地只有几条垄,大型机械无法连片作业,农机作业空负荷运转过多,作业成本高,入不抵出,几个合作伙伴很快就没了劲儿。”合作社只有林永明一个人在苦苦撑着。

    为了改变现状,林永明想到了“土地倒包”。他2005年承包下了1500亩地,大型拖拉机终于可以连片作业了。这一年,粮食大丰收,林永明按照当初的规定把转租费如数付给了乡亲们。

    “土地连片机械化耕作,使合作社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这个地方整个农田作业项目有17项,合作社成立前13项由人工和畜力完成,现在16项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只有间苗1项用人工。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增收、降低生产成本增收和土地产出率提高增收。”林永明说。

    土地集中经营效益大增

    “现在地好种,拖拉机一突突就种完了,如今我是风险一点不担,如果收成好,年底还给分红。”说这话的是今年55岁的沈八村村民夏守臣。老夏细数参加合作社的好处:“2005年,我把自家的29亩土地流转给大用合作社后,一亩地一年多挣130多元钱。我腾出身子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增收1万多元。儿子、儿媳也去了城里打工,一年净赚3万多元,全家年收入5万元。”

    林永明介绍说,合作社通过三种流转形式实现规模经营,一是土地入股。121户社员入股土地2046亩,合作社为社员签发股权证书,采取“统一耕种、民主测产、以产计值、年终兑现、一包五年”的方法,在按入股土地面积获得保底分红的基础上,再按股份分红。社员每亩土地每年保底分红450元,并根据合作社经营情况享受股份分红。二是租赁经营。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采取租赁形式,由合作社连片统一经营,每年每亩付给农户租赁费450元,国家粮补等政策性补贴仍归农民所有。三是订单生产。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种植和回收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技术,农户自主管理,以玉米亩产1000斤保底(遇自然灾害时风险与农户均担),经营得当达不到亩产的由合作社补偿,亩产超出1000斤的部分由农户自由买卖。合作社按合同规定以高于市场20%的优惠价格收购农民生产的粮食。

    那么,大农机作业到底能够增加多少粮食产量呢?“大农机耕作可以规范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提高栽培质量,从而影响庄稼的长势,通过模式化的栽培粮食单产大幅提高,合作社参与经营的土地粮食亩产由2008年的1100斤提高到现在的1450斤,增幅达到32%。”林永明说。

    从经营土地1500亩到今年的4.5万亩,从2005年产粮330万斤到目前年产粮1亿多斤,大用合作社的成功引起广泛关注,2011年林永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机械化带来生产方式彻底改变

    “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经营,即: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农田标准化作业程度达到97%,机械化作业程度达到100%。合作社种植管理实行标准化,解决了粗放管理的问题。”合作社副理事长金少荣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种子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