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山沟走出的“爱迪生”


    王余根 汪志忠

    翻开刘茹的简历,有这样一组材料:扎根基层28年,先后取得军队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一、二等奖各2项;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基层干部……被誉为山沟里走出来的“爱迪生”。

    “小马山”修理所来了个女大学生

    1987年11月的一天,坐落在皖东山区“小马山”的一个雷达修理所一改往日的宁静,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赶着去欢迎他们的新同事刘茹。这可是全军基层军械修理机构第一个女大学生干部。

    来“小马山”之前,刘茹是南京陆军学校后勤训练大队的一名物理教员,年年被评为优秀,随着大队文化普及任务的完成,一批教员面临分流。就在大家纷纷想办法进机关、调科研院所的时候,她却选择了这个最基层的修理岗位。最困难的是,放下教鞭,拿起钳子、钣手,连最基本的修理工作,她都要从头学起。

    后来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刘茹。一位当年和她一起工作的老兵描述,“白天就一头扎在修理车间,跟着大家一点儿一点儿地学,晚上就点着灯看书,一个女同志,不容易。”

    2年的时间,“小马山”一点儿也没变,而刘茹却由一个雷达修理的门外汉成了真正的内行人。人们也都习惯了,一个长得瘦小的女军官,整天满手油污地和大家在一起修理各种雷达部件。

    “你给部队修好了一个东西,高兴啊”

    刘茹的科技创新活动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十几万元的一台计算机,像供祖宗一样供着。尤其是基层部队,轻易不敢用,坏了修起来既贵又麻烦。我就想,凭什么?”刘茹说,“就自己打铆钉这么去焊,做出一个小的制作板来,然后在上面搭电路,然后用小纸壳把它包起来,就这样做了这么一个东西。”

    1993年至1997年,刘茹带着自己研制的检修设备下部队、走海岛,先后为基层部队修好了500多台计算机,节约经费数十万元。

    2005年,刘茹带领课题组研制出“器材信息化平战综合保障系统”,经总部专家评审鉴定和实战化检验,节省器材存储空间80%,非正常损耗降低70%,收发效率提高16倍。2009年,刘茹又受领装备保障感知系统研发任务。她带领课题组吃住在实验室,硬是用两年多就把原本需要8年完成的任务攻了下来,实现了我军装备指挥与保障方式由“推”到“拉”的重大变革。

    即使这样,“器材信息化平战综合保障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刘茹仍然觉得不够:“我们是维修保障单位,不是单为了拿奖,如果做出来的东西闲置或者不能用,那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们还得继续。”又是两年的时间,刘茹带领课题组深入演训场,进行了数十万组数据的重新测试,将系统升级为军械器材信息化综合保障系统,得以在全军推广。

    “对我来说,你给部队修好一个东西,哪个战士什么坏了你给他解决了问题,哎呀,高兴啊。”说到这儿,刘茹爽朗地笑了。

    “工作嘛,应该是你干的最好的一件事情”

    “我有时候走在马路上,看见一个清洁工,他把马路扫干净了,觉得他就很有成就感。对我来说也一样。”说着说着,刘茹又笑了,“工作嘛,应该是你干得最好的一件事情。”

    “我就这么想,工作的时候,你是在索取,不是在付出。”刘茹说,“我们这些人,经常上高山、下海岛、到农村,有的人可能觉得苦啊,条件也确实苦,但你换个角度想,在海岛上你能看到最美的夕阳,在深山老林里,晚上撑起帐篷,仰头就能看见满天的星星。话说回来了,你不多做点儿,怎么能比别人得到更多的锻炼呢?”

    刘茹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她告诉笔者,她非常感谢部队对她的信任和支持,家人对她的理解,还有和她一起通宵达旦熬过来的团队里的战友。

    仅最近这5年,在刘茹的帮带下,该雷达修理所就涌现出一大批杰出青年人才,取得26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7名年轻专业技术干部人人能主修、个个有成果。刘茹还利用外出巡修、集中培训、疑难问题会诊的机会,帮带培养基层技术骨干2000多人次,为全军各军兵种和军区部队培训信息化骨干560多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高山 锻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