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农委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与一般土地流转不同,我们的做法是,农民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先将自家耕地流转给村集体,由区政府投资对耕地进行统一整理,健全配套基础设施,然后由村集体发包给种田能手。既简化程序又减少了矛盾纠纷。村集体只提供服务,不从中收取任何费用。”家庭农场以自耕农为主,自我管理,外来为辅。农民提出承包申请,只有达到准入条件的有能力的种粮大户方能承包,面积限定在100~200亩,承包期3~5年。区农委负责组织对家庭农场主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培训,使他们加快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这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有能力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保证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将不会种田的农民转移出去;既让种田能手有一定规模以获得较好收益,也让更多的种田能手有机会增加务农收入。”松江区农委主任封坚强告诉记者,2011年松江区的家庭农场达到1114个,今年已经达到1167个,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区78.8%。2011年松江区水稻亩产569公斤,比推行家庭农场前增加19公斤,粮食实现持续增产,家庭农场亩均净收入866元,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
李春风是新一代职业农民,“李春风”们以及他们的合作社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具备的经营主体和关键要素。
作为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人才、渴望专业人才。但“凤凰”如何引,上海亮出了自己的高招:2009年上海在全国各省市区中率先将“合作社助理”岗位纳入“三支一扶”计划,至2011年已累计招募3批共714名应届毕业生“筑巢”郊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
更可喜的是,经过多方努力,上海农业组织化程度已初步取得从量到质的飞跃。全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950家,涉及粮食蔬菜种植、禽类水产养殖、农产品营销等领域。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28万户,占全市务农农户的59.5%,合作社土地面积超过140万亩,占全市农田总面积的56.5%,2011年实现销售额68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5家,实现销售额580亿元;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1%,户均经营耕地面积接近1公顷,农业组织化水平已达到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
由于组织化程度的显著提高,都市现代农业变得更为高效,“拳头效应”更加显现。组织化连着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四化”一起发力,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设施装备全面施展的大舞台愈加广阔。
光明米业公司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生产水平最高、最具完整产业链的粮食生产经营企业,其“瀛丰五斗”有机米、“海丰牌”大米等分别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和上海市著名商标。公司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实现水稻和麦子良种的扩繁推一体化,“自然之子”稻麦良种品牌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提供优质粮食种源。
近日,光明米业为加快发展域外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市场辐射能力,成功并购了安徽淮祥公司。光明米业董事长项竞文表示,去年公司实现粮食销售50万吨,2015年将达到150万吨,将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粮食生产经营企业。
围绕建设种源农业、生态农业、装备农业和数字农业,一大批自主创新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上海农业生产中大显神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形成了浦东孙桥、金山银龙等现代化种苗繁育基地,苗木种苗服务全国;设施农业覆盖率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
在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现代农业开发区——浦东新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和有机蔬菜种植、销售领军企业——多利农庄,记者见识了高科技提升农业带来的震撼和巨大经济价值。
自控玻璃温室内全部采用无土栽培,蔬菜、瓜果长在一只只小盒子里,植物需要的温度、湿度、肥料、二氧化碳等指标实行电脑全程自动控制。3公顷自控温室种植黄瓜、番茄、菜椒,年产量可达750吨,比传统农业种植方法高出好几倍。而占地2万平方米的大型育苗温室内,引进的国内外优良蔬菜、花卉品种,通过自动流水线进行种子消毒、播种、恒温催芽、营养补给,培育出优质种苗。孙桥现代农业园总经理姚永康介绍说,1平方米育苗温室1次可产苗1000株,一年可繁育五六批,育成的种苗可向全国推广辐射,经济价值非常可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4-23/18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