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慧英 通讯员 焦杨
在天津市宝坻区,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献血志愿者,仅2011年1月以来献血量就达300多个治疗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农民。每逢献血的日子,他们放下手里的活儿,从四面八方赶到天津市血液中心献血。目前这支农民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已有100多人,他们用热血为他人点燃了生命之火。
宝坻区口东镇51岁的农民孙德鸿是编织这张爱心网的始作俑者,他的献血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到公社献血时,只有23岁。“年轻时我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上级号召献血我得带个头儿,从那时开始,就一直坚持下来了。”他的话很朴实,他表示,“我献血20多年,非但没‘伤元气’,相反,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好,从没生过病!只要身体允许,我将一直坚持献血。”孙德鸿连续28年无偿献血160余次,累计献血9000毫升和128个治疗单位的成分血,相当于他自己全身血量的十多倍。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孙德鸿就发动身边的亲友,他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动员社会力量参加义务献血,奉献爱心。在他的动员下,他的妻子、儿子、侄子、侄女、外甥共计20多名亲属都加入了献血队伍。他还发展了李智、王宝亮、李连军等几个要好的朋友。
2006年,无偿献血方式由过去的献全血改为献血小板,每到献血的日子,农民志愿者们就从郊区的各个村镇赶到天津市区采血。孙德鸿发现志愿者们从家里赶到城里集合的地点,路费虽说不是很多,但时间长了,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为此他又开始承担这部分往返路费,仅此一项每月达1000多元。天津市献血办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从2009年开始每次都派专车来宝坻接送献血的农民志愿者。
就是这群讲不出大道理的农民献血志愿者们,始终默默无闻地为公益事业尽着自己的一份力。在前不久由天津市政府举办的首届无偿献血奉献奖的评选中,孙德鸿、李智、崔乃芬等11名农民献血志愿者获得金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4-20/18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