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甘为全村昼夜育秧


    本报记者 王景山 杨娟

    早上6点,胡中辉踩着三轮车,载着喷水机往育秧大棚赶,中午花10分钟匆忙吃饭,晚上七八点回家,半夜12点前还要看一眼秧田才安心睡觉。春耕之际,记者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黄金乡万兴村走访,遇见这样一位村委会主任。

    见到胡中辉时,老胡正蹲在雾气蒙蒙的育秧大棚里低头查看刚刚显青的秧苗。踏进封闭的大棚,里头高温低氧的环境让记者明显感到不适,棚内温度计上显示27摄氏度。

    走出大棚,记者问他,村里春耕生产遇到啥困难吗?他笑着连说“没有,没有”。“去年春耕,我的精力主要放在宣传早稻直播的危害,难度很大。今年不一样,去年的晚稻机插秧试点,产量比直播高出很多。所以今年村里的3000亩水田,全用机插和抛秧。”

    其实几天前,胡中辉也曾急得焦头烂额。3月26日,播种一天多后,一直守在棚里盯着硬盘内营养土的他却没见一粒种子破芽。“急得我饭也吃不下,半夜12点打电话给副乡长谢波,谢乡长马上联系农业局的高级农艺师柳美云。柳老师看过后,告诉我原因在于棚内温度过高,而且水分没跟上。我连夜降温洒水,第二天,种子破芽我悬着的心才放下。”

    “村里搞集中育秧,这10个大棚的秧是大家伙的。可是,从选育秧点到买材料建大棚,他都亲自动手,既出力又出钱。一个大棚6000元左右,政府补贴4000元,村民自筹2000元。有的村民要等早稻收割了才出钱,他就帮着先垫付,总共9万多元呢。现在,他一门心思扑在这,把秧苗看得跟宝贝儿子似的。前几天天热,棚内温度快40摄氏度了,老胡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出来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说到胡主任,每天在大棚见到他的村民陈应华一家有很多话说。

    “播种一星期下来,老胡整整掉了10斤肉,我让他找几个人帮忙一起照应,他硬是不愿意。”妻子胡玉河告诉记者。看到没日没夜忙碌的胡中辉,胡玉河很是心疼。

    “有没有产量,关键在育秧,全村的秧都在我这里,不亲自看护,我不放心!”倔强的老胡应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早稻 种子 晚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