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四化 张培奇 实习生 王晓星
“我们乡现有茶园面积2.6万亩,可采摘面积2万亩。现在有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和一家市级龙头茶企。接下来我们计划把种植业、加工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提升茶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从而形成种植、加工、营销及相关产业链条,将我们乡建设成特色茶产业示范区和优势产业集聚区,为打造茶产业集群打基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祖师乡党委书记许传富一提起省里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工程,就给记者绘出了一幅茶产业集群发展蓝图。在河南,和固始县一样依托当地优势资源,通过产业集聚奔向致富道路的发展模式,正在各个县区逐渐推广开来。
“从整体看,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势头迅猛,龙头企业的规模进一步壮大,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带农增收成效进一步明显。”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2万家,从业人员180万人。各类龙头企业63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省级562家。初步统计,河南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1463亿元,销售收入4327亿元,带动农户1875万户,带动基地面积9094万亩,其中16家涉农企业在境内外上市,30家涉农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
把“集群”作为切入点
粮食稳则天下安。河南作为中原粮食大省、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在占全国1/16的耕地上生产出占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满足了全省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和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而且每年还调出400亿斤的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同时,其他许多农作物如棉花、油料的产量也名列前茅。
大量的调查研究、专家论证,使河南省委省政府认识到农业产业化进程乃大势所趋,“集群”是河南加快这一步伐的切入点,农业产业化集群又好又快地发展能够积极推进农业大省朝着农业强省的方向转变。于是《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草案拟定被迅速提上日程,并尘埃落定。
按照《意见》,河南在省辖市、直管县推荐一批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基础上,逐步把面、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畜禽养殖、果蔬、油脂、饮品等优势主导产业做出品牌、做出特色。通过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优势,鼓励其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地方名牌,促进品牌从省内名牌向国内名牌转化。
农产品要增值,“加法”做好很必要。河南依托现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引导鼓励企业走多层次加工转化增值的路子,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逐步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转化。焦作市依托这一发展形势,已形成小麦、玉米、乳品、怀药、果蔬、肉品加工等八大主导产业。全市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53万吨和178万吨,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4倍和1.1倍;牛奶、生猪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40万吨和122万头,分别增加了9.7倍和3.5倍,改变了单纯卖初级产品的低效农业局面,多数产品实现了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农产品多层次增效。
“加法”做得再好,也要与自主创新相配合。河南依靠粮食主产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节能型、减排型、成长型食品企业,淘汰落后、粗放型的企业,走出一条高端取向、集约发展的路子,其食品工业连续多年产值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河南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实现产品关键领域的技术转化,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河南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中,有70%以上的企业自建了研发机构,通过自主研发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加快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如:三全、思念开发的新品种达几百个;河南广安集团自主研发“中草药浓缩饲料”项目,效益巨大;双汇集团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做出了1000多种的产品群,其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鲜冻猪肉均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28/18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