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国区域范围大,山区和平原的发展形式也是各具特色。那么如何因地制宜,推动山区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
季昆森:山区和平原不一样,不同地方的山也不一样,就是同一个地方的山有时也不一样,要因山制宜,不会治山治水就不会治区。
一些山区乍看起来生态良好,郁郁葱葱,实际上生态环境脆弱,把树一砍恢复起来很困难。乱砍滥伐容易造成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区要探索一条不砍树、少砍树也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在全国一些山区已涌现一批既保护优化了生态环境,又创造了山区亩均收入5000~10000元的先进典型,实现了三个效益的共赢与提升。
要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向靠山养山、养山吃山,靠水养水、养水吃水。把自然界良性循环的生态规律引入到整个经济运行的大系统,社会运行的大系统,这是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是在山区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要求。
植树造林,林种树种的选择要做到五性:生态性、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关于生态性,一要针阔叶混交,乔灌草花藤科学搭配,否则单一树种容易发生病虫害;二是不同树种对雨水吸纳量和水分涵养量差距很大。在一个地方种树种草,首先要弄清这个地方特别是山区的生态原貌,要根据原来植物生长的特点、规律来选择树种草种,科学合理地种树种草,通过退耕退牧来还林、还草、还水,最根本的是还生态。一个地方原来没有的树种、草种,要看它的适应性,看它是否带来不良后果。在南方山区封山育林是恢复植被的好办法。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土壤、地质母岩,不同生物品种可开发成不同的特色优势产品。山区生物品种多样性形成产品多样性,可适应人们需求变化的多样性。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深入研究、发掘、提高山区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和产出率。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经济
主持人:您曾经在2003年将循环经济概括为“四个更”,后来又提出“循环经济就是科学发展的经济,抓现代循环农业就是抓发展第一要务”,您能给我们具体谈谈吗?
季昆森:2003年11月30日,我将循环经济概括为“四个更”,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我认为,这四个“更”是循环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很多在广大农村和企业等基层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说,“四个更”的提法简洁明了,抓住了关键,好记忆、好操作、好对照、好改进。
如果从提高资源产出率来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可能乍看起来只突出了资源这一个方面,实际上它可以把保护环境、扩大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几个方面都能带动起来;还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省地减排,有利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毛主席说的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不统筹兼顾,单纯就环保抓环保、就劳动就业抓就业、就经济效益抓经济效益,虽然一时也能把这些方面抓上去,但从长远来看,将会出现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循环经济就是科学发展的经济,抓现代循环农业就是抓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支持现代循环农业就是支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能把现代循环农业与第一要务割裂开来,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是更好的科学发展。
主持人:您曾经提出过要以循环经济理念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要求?
季昆森: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是不同于按常规的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的。具体说来,就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要求:
一要按照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来进行调整。
二要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来进行调整,这五个要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整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27/18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