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春风吹来现代农业气息


    本报记者 于洪光 通讯员 李生涛 王鲁兵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3月16日,记者在山东省昌邑市乡村采访,这里不但像往年一样处处可见施化肥、浇麦田、管大棚的春季繁忙景象,还有一些颇具现代农业气息的新场景。

    “包耕工”和“计时工”帮人“代耕”

    “开姜沟,1亩地150元;我这是3亩,一共450元。”都昌街道刘逄村刘立武对记者说,“以前种生姜,没有专门机械,只能人工开姜沟;现在机械化了,直接包给专门开沟的,只等干完活后过来验收付钱;省事、省时、省力,很好!”

    昌邑农业局总农艺师黄伟波介绍,昌邑二三产业发展很快,农村青壮年大多在企业打工,成了上班族。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四类群体,一是农村老人和妇女,二是专业大户,三是合作社,四是农业龙头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昌邑农村便形成了“专业种田”现象,有了专业的“包耕工”和“计时工”。他们拥有设备和技术,农忙时节帮人“代耕”;有的上班族,地里的活顾不上,就委托拥有技术和设备的村民“代耕”,有的甚至把“耕、种、管、收”全过程包给了“包耕工”和“计时工”。

    黄伟波认为,“包耕工”和“计时工”是一种“农民专业分工”新趋势,是现代农业新型生产者的萌芽,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化农民”或农业新型主体。

    “庄稼医生”给土地“配餐”

    在围子街道大章村,记者碰见了正在田间“出诊”的街道农技站站长吕建成。一位农民问吕建成:“去年,我种了2亩辣椒,不管怎样施肥,就是长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氮肥施得太多了。辣椒喜钾肥,注意多施钾肥和有机肥。”吕建成回答,“庄稼需要氮肥,也需要钾肥、磷肥和一些微量元素化肥,更需要农家肥,庄稼应当吃‘营养配餐’,缺少哪一样,作物都长不好。”

    “这种农民提问、专家解答的农技推广方式,很受农民欢迎。”陪同采访的昌邑土肥站站长苑振戈告诉记者,“现在,昌邑正在给春耕土地进行土壤速测、病毒病菌识别的‘体检’,推广测土配方。”

    苑振戈说,配方施肥技术,一是测土。为了掌握全市86.8万亩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分布规律,近几年已经化验了6000多个土样。二是配方。根据测土情况,按区域、地类或地块,搞出了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姜、马铃薯、萝卜等作物的18个营养配方。三是平衡施肥。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将配方肥料施用于不同作物,现在已累计推广配方施肥270万亩,节本增效达3.25亿元;配方施肥技术已覆盖622个村庄,约占村庄总数的九成。

    合作社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

    在北孟镇马家上疃村村主任杨成平家里,聚了不少左邻右舍,围在电脑旁边,争着看网上中药材市场信息。

    “马家上疃村是一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所以乡亲们很关心网上的中药材市场信息。时常了解中药材市场行情,根据市场安排种植计划,收益能好一些。”杨成平说,他们村种植中药材的农户有86户,占总户数的68%;面积达600亩,占耕地的46%。

    “2009年,在市里和镇上指导下该村组建了‘昌邑大金元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参加合作社的已有86户。”杨成平介绍说,合作社实行了订单种植,统一供种、统一指导、统一回收;合作社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使药材销到了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北京等十几个省份,并且出口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

    昌邑经管局副局长冯少贤介绍,为了改变农民“先产后销”和“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提升农民闯市场的能力,市里狠抓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已组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专业合作社590多家,注册资金4.4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3万。去年,合作社经营收入达2亿多元,社员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4000多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钾肥 土地 辣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