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民革中央大会提案建议:

    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近年来,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在土地、环境、村级治理等领域,给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现实挑战和长期隐忧。

    对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稳妥处理好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征地、土地补偿、农村债务、环境污染等热点、难点问题。突出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救助、特困群众以及水库移民的生存生活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工业对农业反哺,加大城市对农村支持,加快发展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快速推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严格落实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措施。

    河南郑州金水区宋砦村支书宋丰年代表:

    避免盲人摸象式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如何改造建设成了很重要的现实问题,不少地方特别是城郊村、城中村改造时因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折腾来折腾去,重复拆建,浪费很严重,也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但宋砦村就比较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最初的想法也很简单,觉得路窄了就想着把路修宽,美化环境就想着建花园绿地。但经过认真考虑后认为,这样盲人摸象式的建设如果以后不合发展要求再拆再建,白白劳民伤财。于是我们就把政府规划部门及相关专家请过来,按城乡整体规划要求对全村做了一个规划,这个规划对供水、供电、供气、教育、医疗等资源设施做了城乡统筹,实现了功能齐全配套。

    做这样的规划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要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不能光想着高大、宽敞、漂亮,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工作、生活、出行、学习、就医、购物、休闲娱乐、健身的需要,在保证方便群众生活的前提下,再尽可能做到漂亮美观。规划要早制定、高起点、高要求、管长远,还要有特色、有配套,城市近郊农村的规划要与城市大规划紧密结合衔接好,决不能过几年就落后,又得推倒重来。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委员:

    远离“造城”运动和“城镇病”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在行政权力主导下,城镇化往往演变为一种“造城”运动,以简单加法快速推进,小村合并成大村,大村合并成城镇,其中造成了很多农民“被上楼”。强势的行政管理体制过多干预城乡和区域间市场要素流动,甚至直接参与分配,导致资源配置集中、失衡、低效。行政干预使得城镇化表现出规模扩张先于产业培育的“摊大饼”式发展,出现产业分散、同质竞争、建设失序、就业困难等“城镇病”。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在广袤的国土上、用上百年时间发展城镇化,我国只有短短几十年,并且必须在狭小、宜居的地区展开。这就要求我国城镇化发展应该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我们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前提下,把握推进城镇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协调发展。要做好城乡统筹发展的布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统筹城乡产业即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来使中国城镇化走一条低碳发展道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处理 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