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文 李海涛 赵洁 李丽颖
农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农民。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是农村原生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现代文化的魂。如何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就此表达思路和见解。
建立一种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会被淘汰。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马志伟委员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也就是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代表说。
“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尤其在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互相冲击、碰撞之际,文化的特质更显示出‘硬实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文化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强本固基之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以中国农村独特的乡土文化为内核,在与现代的都市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中,建立现代农民所需要的新乡村文化。”马志伟说。
“近年来,我越来越感到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越来越感到人民群众在丰衣足食后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部分农民的文化生活相对缺乏。由于文化公共产品提供不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孤单和枯燥,给农村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各种低俗和消极文化也乘虚而入,侵蚀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大量民歌无法得到传承,传统节目也在渐渐消亡,农村文化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昆忠代表不无担忧地说。
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
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委员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业余文化生活总体上是匮乏的,而且在参加业余文化活动方面受到了极大制约。他们普遍缺少满足感,处于文化生活饥渴状态。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冯巩委员认为:“我们在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开展农民工文化工作方面,也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系统研究滞后等问题,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行动势在必行。要积极引导农民工利用社区文化设施,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
民进中央呼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骨干作用,继续加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种民间公益性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农民工文化工作中来,使之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机制。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文化主体地位,鼓励、扶持农民工文化团体发展,引导农民工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
此外,要建立稳定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投入保障机制。将农民工文化工作日常经费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统筹,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边发吉建议:为新生代农民工增加“精神食粮”,比如,建设农民工主题公园、提供健身器材、创办农民工俱乐部、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并通过财政投入和补贴方式降低相关的收费标准,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同时,多开展适宜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文化活动,有意识地扩大业余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水平。工会部门要监督指导用工企业把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来,定期举办一些娱乐、体育活动,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室和图书角。真正使一批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文化走进广大新生代农民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13/18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