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宁启文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是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就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行了部署。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代表委员们对此普遍认同,反响热烈。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核心,抓住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软肋和要害。
尹成杰说,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农业突破环境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性力量。近些年来,中央对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就此进行了部署,近年连续出台的9个一号文件也都对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提出明确要求。新世纪以来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连创新高,实现“八连增”、“八连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还面临许多矛盾,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这个“木桶”的“短板”,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内伤。
尹成杰指出,从当前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看,与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一些地方对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的传统眼光、肤浅认识和减砍惯性仍未破除,每次机构改革都往往把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作为减缩撤并的首选对象;一些地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地位没有得到确立,难以发挥主导作用;一些地方目前仍在撤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不仅没有使这些体系得到加强,而且一些地方造成新的人散、线断、网破、站撤的困境;不少地方农业技术人员流失,农业生产技术推广能力弱化,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有关专家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砍乡级的“七站八所”到现在,对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直砍来撤去,造成“最后一公里”长期梗阻,严重贻误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个损失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越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拐点的到来,越是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趋紧,越是随着农业国际化竞争的加剧,越将显现其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看,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亟待加强。尹成杰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国际化发展,我国农业已进入全面依靠农业科技的新时期。农业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依赖性和关联度明显增强。农业科技应用,已由以往的农户单独分散应用转变为大面积集约化应用;已由某种技术措施的单项实施转变为多项技术组装配套实施;已由农业经营者一家一户采用转变为需要由服务体系和农技队伍综合实施。面对农业和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方式和对农业科技需求的重大变化,没有健全有效的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没有一支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农业科技队伍,没有一个配置合理、运转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加快农业科进步,建设现代农业就是一句空话。
尹成杰认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贯彻中央“三农”政策的最基层机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力量,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基础保障。我们要从保住十几亿人口和子孙后代饭碗的高度,进一步加快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一号文件精神,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的要求,切实加快构建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要明确其公益性地位,细化公益性职能。坚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地位,这是由农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农业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公益性,必须强化农技推广的公益性主体地位。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借鉴和总结一些地方“政府主导,以乡(或区域)建站,三权在县,参公管理,公益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三是要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要进一步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认真落实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待遇水平。实现乡镇农技站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经费有保障。四是要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08/18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