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承接科技的第一缕阳光


    不仅仅是籽种业,在农业设施、农业装备、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北京科技领先优势日益凸显。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资源聚集,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2011年北京联合20个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国家工程中心、5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支持成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0家,引导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立农科城科技创新基地。吸引美国杜邦、法国利马格兰等10余家国外企业,首农、大北农等98家农业龙头企业及中粮集团、中种集团等6家中央驻京企业,打造总部研发集群,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创新活力。

    另一方面,集聚的先进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示范不断辐射全国,使北京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北京农林科学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农林科学院副院长苏建通介绍说,他们不仅与北京8个郊区县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升级,而且通过科技合作、建立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等形式,使科研成果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全科农技员——

    让农民成长为职业化农技服务员

    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怎样才能在京郊的一沟一坡、一田一棚中落地生根?北京搭建了从市、区县一直到乡镇、到村的四级农技服务网络。采访中,我们着重考察了乡镇一级的农技综合服务站、田间学校和全科农技员,这些都属于政府为农民购买的服务。

    在大兴区安定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记者连通了当天值班的北京农林科学院特菜专家张宝海,他主持研究了北京奥运蔬菜,对100多种蔬菜的特征特性有较深的了解。张宝海告诉记者:“今天下午有两个农民咨询过了,因为刚过完年,人还不多。”农户们只要坐在服务大厅里,就可以通过专家在线可视咨询系统、科技服务电话咨询、技术服务触摸屏系统等多个农业服务系统,与专家在线进行双向面对面的咨询,随时解决疑难问题。

    相对于农民有问题找专家的农技服务形式,另一种送专家到地头的“田间学校”由于其生动活泼的形式而备受农民喜爱。早在2008年,北京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快京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10年底,围绕农业主导和特色产业,在10个远郊区县开办农民田间学校704所,培养农民学员2万余人。开展设施农业骨干农民培训,到2011年底共举办境内外研修培训班64期,培养合格骨干农民852人,其中到日本、韩国、西班牙、台湾研修的骨干农民共5期。几年来,农村实用人才境外培训5期、共计100人。农民的综合素质、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

    2月16日,大兴区种植中心植保站辅导员在魏善庄镇北田各庄村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做好露地西瓜育苗前的准备工作”专题培训,主要针对西瓜种传病害,加强对籽种处理的意识,从源头降低病害的发生。田间学校以农民为中心、田间为课堂,针对农业生产技能和实用技术,开展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系统培训活动。大兴区从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开办到现在已经有6个年头,不仅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收入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农产品的安全和生态意识有了明显增强,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致富加油站”。

    开通了专家和农民的直接交流通道,实践中还存在“夹生”的难题,专家不可能天天驻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还有不解渴的地方。

    让农民服务农民,建立全科农技员,是北京市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探索,属全国首创。

    “张福良不仅手把手教我们嫁接技术,而且还免费提供嫁接好的砧木苗。去年我家6亩地嫁接茄子挣了5万多元,平均每亩收入比过去多了3000元。”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东安村村民张书成高兴地说。他所说的张福良是东安村的茄子繁育大户,还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全科农技员。

    2010年8月,根据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在房山、通州、大兴、密云、延庆等区县开始启动村级全科农技员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市、区县、乡镇、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快速对接联动机制,有效解决科技进村入户“梗阻”问题。2011年,北京市政府在《关于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新增设500名全科农技员,实现“千人千村”目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蔬菜 种子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