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承接科技的第一缕阳光


    本报记者 夏树 常怀深 李庆国 李丽颖

    如果要想感受北京农业的位势,最好能到密云县新城子镇去看一看。那里地处北京最东端,与河北三县相连,人称“鸡鸣四县”,每天迎来的是“北京第一缕阳光”。就像矗立在新城子镇的那块“四界碑”一样,北京农业最令人称羡的优势在于它“承接着科技的第一缕阳光”。首都集中了全国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让“第一缕阳光”催生产业升级、成为农民增收的不竭动力?已经成为北京农业布局谋篇的重大课题。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2010年,北京市又与科技部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服务中心,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一轮轮探索之下,这里不仅出现了一批打破体制格局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编织了一个触角延伸到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而且业已成为农业科技对外交流最活跃的区域。

    科技创新团队——

    占据产业发展高端

    为全面推进郊区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颁布了“221行动计划”,即摸清市场需求和农业资源两张底牌,搞好科技和资金两个支撑,在摸清两张底牌、抓好两个支撑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农业信息平台。在这个发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纲领性文件中,把科技支撑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如今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科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创新已深入人心,一支支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壮大发展。

    2010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被列入北京市政府拟办重要实事之一。对第一批组建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3695万元,果类蔬菜、生猪和观赏鱼三个产品的创新团队建设产业技术研发中心3个,聘任首席专家3人,建设功能研究室16个,聘任岗位专家37人,建设综合试验站14个,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119个。通过一年的建设,探索了科技与生产的有效对接,既解决了生产技术性问题,又有效解决了机制性问题,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支支突击队。

    2011年2月,北京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各创新团队在广泛深入开展产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制定了五年任务规划。市农业局与首席专家,首席专家与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综合实验站和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等各层级签订了五年任务工作任务书。

    今年2月15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中种集团、北京德农、登海种业、山西屯玉、河南现代5家企业签订协议,共同研发推广“京科968”玉米新品种。这标志着由农科院和大型种子企业组成的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正式成立。河南现代种业有限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一直在期待这个品种,只要品质好,不管出价多少,我们都要买。”玉米种植面积只有200万亩的北京,却以科技的力量影响全国玉米的品种种植趋势。

    生物育种产业,正是北京强力扶持的高端产业。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种子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控制了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已证明,种子对种植业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40%,可见其产生的效益之巨大。我国种质资源保存、研究集中在北京。北京凭借丰富的科技资源及雄厚的生物技术研发基础,率先在国内提出大力发展籽种产业的战略。200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特色籽种产业发展。2010年制定了《北京种业发展规划》,打造种业之都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型布局。

    北京整合科技资源,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紧密结合,搭建育种平台,培育市场,为北京现代农业乃至辐射全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首都现代农业育种服务平台”目前已聚集了56个单位,500多名专家及高端人才,集成500多台(件)价值上亿元的仪器设备、40余万份种质资源,培育出新品种28个,包括通过国审推广面积亿亩以上的“京科968”、“农华101”等重大新品种2个。通州区国际种业科技园是北京特色园区之一。在园区里记者看到,这里汇聚国内外新品种的试验展示,将种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向全社会推广,不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种业的需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蔬菜 种子 品种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