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菱田村“小书屋”孕育“大文明”


    菱田村村民在农家书屋看书。

    王习民 王金保 文/图

    耕读漾新风,致富促和谐。江西省乐平市后港镇菱田村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创建和谐新农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近年来,菱田村荣获江西省科普致富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景德镇市第二届文明村等多项殊荣,这中间,农家书屋功不可没。近日,笔者来到菱田村,眼前呈现出一派耕读乐融融的新农村景象,村民对知识的渴求更是让人欣喜。

    耕读致富香满园

    菱田村在乐平市北郊,靠近新老206国道、皖赣铁路和景鹰高速公路乐平连接线,全村918户3272人,有9个村民小组,盛产早春蔬菜、生猪、谷酒和板栗,人多田少是最大的村情。

    一进村就能看见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穿村而过,良田美池,阡陌纵横。虽是隆冬,但树木青翠,农家小院花木繁茂宛若初秋。村子里农家院墙上描绘出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印刻着一篇篇醒目的三字经,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村民们到村中心的休闲广场和农家书屋,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吹拉弹唱,读书看报,健身、唱歌、跳舞、做操……一派欢乐祥和的热闹景象。

    在村中心广场,篮球场、双杠、秋千等供村民运动的体育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村服务站明窗净几,二楼农家书屋里十几个村民在看书,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了各类书籍。屋内一片寂静,只听到轻轻的翻书声。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往书架里添置科技新书。据了解,目前菱田村农家书屋已有各类书刊5400多册。

    走出“围城”办书屋

    2002年,在村民共同推举下,年富力强的石勇成为菱田村村委会主任。当时,村委会只有几间破房,村里还欠着10多万元外债。面对这个“烂摊子”,石勇自掏腰包还清外债,取消下乡补助费等不合理开支,提出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全村人大兴水利,改水、改路、改厕、改沟,大力发展板栗、蔬菜种植,还改造中低产田1500余亩产,开辟200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园,让村民永续受益。之后,他请来农业技术专家讲课,请农民经纪人组织板栗销售。几年后,菱田村板栗销到周边县市大型超市,去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680元。

    村民收入提高了,菱田村富起来了。但农闲时,一些村民却开始沉溺于麻将扑克,还时常出现喝酒闹事的情况。如何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满足村民精神生活需求?乐平市委组织部主动协调,动员乐平市科协送来2000本科普书籍。乐平市计生委跟进服务,引导村里将村祠堂改建为农家书屋,从村集体资金里拿钱出来买一些科普书籍,每季度再按时购进新书和报刊,不断充实书屋的书籍。村民在物质生活大为改观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以不断充实。如今,许多村民都已养成了有时间就去书屋读书看报的习惯。

    书屋成了好去处

    自从农家书屋办起来的那一天起,石玉新、石玉宝兄弟俩就成了书屋的常客,通过看书学习,他们掌握了“种板栗-养土鸡-种菜”的立体种养方式。儿子石茂杰在江西农大学成归来后,推迟生育期,建起了“温馨书房”,经过学习,高枝嫁接了茅板红、处粉红等新品种,吸引了外地板栗商前来采购。喜欢养花的独生子女户石军不是养不好就是养不活,当他听说农家书屋里有许多花卉栽培的书籍后,就天天跑来借书看,一边自学园艺技术,一边实践操作。如今,他家庭院里养的非洲菊、乐平茶花等数10种花草花开不断,给他家带来了丰厚的养花收益,也让村民羡慕不已。他感慨地说:“农家书屋真不赖,富了脑袋富口袋。不要小看栽花种草,学问大着哩。”

    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村“两委”专门召集村民代表进行讨论,研究如何在满足村民借阅图书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书屋的管理。他们根据村民白天进城打工、务农,学生白天上学,闲暇时间集中在晚间的实际,将书屋的开放时间尽量安排在晚上,每周一三五全天开放。此外,还制定了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为每户村民办理了图书借阅证,凭图书借阅证村民可借阅各类书籍,借阅时间最长为1个月。还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知识讲座、读书征文、绿色培训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村民常到书屋看书借书,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板栗 蔬菜 多渠道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