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单希堂三招带富村民


    李海艳

    “东地菌区蒸蒸上,西山果园换新装,南河凌水自流淌,北坡蔬菜运输忙。”走进河北省平泉县喇嘛店村,随处都能听到村民自编的这首顺口溜。它诉说着村民们今日生活的富足,也诉说着村党支部书记单希堂26年来的奔波与辛劳。

    第一招:栽果树跑销售

    1985年5月单希堂当选村主任,当时土地刚刚包产到户,村民们致富无门,穷得一塌糊涂。

    “单希堂当村主任后,村里决定靠栽果树致富,他带我们去辽宁凌源订树苗,去林业局请技术员,去东北跑销售,没黑没白地干。四年下来,我们村的果树由不足一万棵发展到十万棵,最好时苹果出口到俄罗斯,全村一年就能产生好多万元户。”当年为了全村果树产业和老单一起走南闯北的副主任张俊,对村里种果树致富的辉煌至今记忆犹新,老单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就是那时树立起来的。

    第二招:建暖棚种蔬菜

    2001年,老单又把眼光盯在暖棚设施菜上。由于设施暖棚投资大,最初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单希堂要求村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转变观念,短短几年全村设施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由于受土地条件限制,村里没有太多平地发展暖棚,单希堂就盯上了北山一片荒坡。通过多次申请努力,借助项目工程,愣是把500亩的荒坡铲成梯田,上面建满大棚。园区内的大棚户说起这事,都对单希堂伸出大拇指。如今喇嘛店村已建起设施暖棚268个,三分之二的家庭依靠设施菜发了家。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第三招:争取上级支持

    村里二组居民离凌河支流比较近,汛期河水有时会漫到村里去,老单就多次跑县水务部门,最终垒起3500米长的堤坝;村里小学年久失修,老单跑教委争资金、要项目,多方筹措,建起29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为了改善办公条件,他跑组织部、跑扶贫办,23间办公场所建起来了……

    北山坡上建园区,需要引水上山,工程造价高,百姓出不起钱,他就跑县里去要项目、要资金,最终11万元的项目款争取来了,群众不分昼夜出工出劳,干了一个月,2300米的扬水管道直接把水引进各家各户大棚。监理部门验收时,评价这项工程造价需要18万元。平泉县发改部门的负责人说“把资金放在老单那里不白花,十万块钱他能干出十五万的活儿。”

    喇嘛店村在一天天变富、变美,可长期超负荷工作令单希堂的健康严重透支。2001年,村里修建办公场所,整整半年,单希堂吃住在村,村部建好了,他却患上了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急剧衰竭。几经周转治疗,命是保住了,可他的双腿却落下了残疾,只能依靠双拐走路。看着他每天拖着病体跑县城、进园区、入农户,老伴和儿女曾经无数次劝他不要再当这个村干部,他都说放不下。

    虽然病痛缠身,老单念念不忘的却是村里的园区搞得怎么样了。村里家家户户的小事就是装在他心里的大事。说起老单这位昔日铁打的汉子,现任村主任刘奎宝就会无比心疼。平泉县委组织部长白晓利评价说:为喇嘛店村选一个新的带头人并不难,可是像老单这样为了工作鞠躬尽瘁的干部越来越少了,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感召做动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果树 大棚 土地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